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冯远应邀参加“景行行止”——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25-09-18 18:42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主办,北京市景山公园管理处承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学术支持的“景行行止”——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于2025年9月19日在北京景山公园观德殿开展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摄影报道


 
“景行行止”——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主办单位: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 
       承办单位:北京市景山公园管理处 
       学术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 

       参展艺术家:冯  远、屈  健、刘万鸣、贾广健、田黎明、牛克诚
 
       学术顾问:冯  远
       学术主持:于  洋
       展览日期:2025.9.19—10.22 
       展览地点:北京市景山公园 观德殿 (正殿及东西配殿共三个展厅) 




 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名誉主席冯远


 
老子问道 58×82cm 冯远作品
 

 
孔子授徒 58×82cm 冯远作品


 
孟子释仁 58×82cm 冯远作品


 
荀子劝学 58×82cm 冯远作品
 

 
尧舜禅让 58×82cm 冯远作品


 
姜尚求渔 58×82cm 冯远作品


 
愚公移山 58×82cm 冯远作品
 


 
孙武演兵 58×82cm 冯远作品


 
伯乐相马 58×82cm 冯远作品
 

 
苏武牧羊 58×82cm 冯远作品



“景行行止——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选址北京中轴线上的景山公园观德殿,既借景山之“景”,又契合观德之意,园内四时美景与名家佳作相映成趣
 
古韵新章,文化惠民
“景行行止——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在京展出
       “景行行止——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将于2025年9月至10月在北京市景山公园观德殿(正殿及东西配殿)举行。展览不仅是一次中国画坛的高品格学术集粹,更是“为人民而艺术”的文化惠民的艺术践行。展览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和《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主办,北京市景山公园管理处承办,并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学术支持。
       此次展览选址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景山公园观德殿,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深意。《诗经·小雅》有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对高尚品德的敬仰与对光明大道的追寻,宛如璀璨星辰,始终照亮着人们前行的方向。“景行”二字也巧妙取自景山的“景”。景山作为北京城中轴线曾经的至高点,亦是老北京城的中心所在,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四时美景揽怀,与德艺双馨之国画名家展览佳作相互呼应,营造出古韵今风的独特氛围。
       本次展览特邀冯远、屈健、刘万鸣、贾广健、田黎明、牛克诚六位当代中国画坛德艺双馨、颇具影响力的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之大家50余幅佳作参展,他们各自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展现了中国画的多元魅力。展览题目“景行行止”由冯远先生题写。
       冯远先生以表现历史题材与现实生活的水墨人物画创作著称美术界,也为现当代中国画坛留下了诸多经典画作,他的创作以写意人物画兼顾笔墨与造型、形致与神韵、人世与自然。此展呈现了他十年前创作的一组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从孙武演兵到伯乐相马,从老子问道、孔子授徒到孟子释仁,更有上古历史与传说故事作为表现主题,生动抒写了中华历史传统文化的圣贤精神与仁义、向善、坚韧的风骨。
       屈健先生以写意花鸟与彩墨山水见长,其作品尤为注重笔墨的写意韵致与墨色的微妙变化,这使他笔下的艺术意象兼得文人趣味和水墨画意,在写意艺术现代拓展的文化路向中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作为著名美术理论家和中国画家,深入发掘梅兰竹菊传统花卉题材的寓兴功能,自然风物也呈现出澄明与清透品质。 
       刘万鸣先生的创作聚焦于对天地之间飞鸟鸣禽、走兽生灵的精微描绘与松灵抒写,在古意与今情之间,以独有的风格体貌呈现了其对自然万物的感悟理解。他的画作既有宋人绘画的微茫与精谨,也指向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素以为绚”的哲理深意,古朴的笔墨线条清雅灵动。指墨作品更是独辟蹊径。
       贾广健先生的花鸟画创作深研传统笔墨精髓,汲取与消化了明清写意花鸟画、没骨花鸟画的传统,特别是“青藤白阳”与吴门画派画法风格,保留文人笔墨抒情味道,将传统花鸟画章法与现代构成冶于一炉。无论是乡间的藕节与秋瓜,还是故园的红花和墨叶,都带着独有的灵动清气和盎然生机。
       田黎明先生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识别度与个人面貌,将阳光与空气环境下的人物意象作为表现母题。作品将蒸腾的氤氲水汽中人物与自然的斑斓变化,及瞬息万变的自然光色,呈现于不同主题的空间叙事中,提炼成为一种迷朦空灵的个性境界,浪漫抒情,实现了传统文人精神的活化与延展。
       牛克诚先生的彩墨写意山水画创作,实现了中国传统绘画色彩体系研究的纵深发掘:以山水意象的学理探索与造境实践,衔接了“五行”哲学观与“五色”体系的内在关联,在彩墨语汇上巧妙驾驭色相色温,活化延续了唐代“二李”北宗画风及浅绛山水、青绿山水传统,拓展了东方审美意蕴。
       如何让中国画艺术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能丰富和引导人民高品质精神生活的需要,是每一位艺术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此展中,每位艺术家以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各自擅长的题材,诠释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和文以载道的理想。尤其是展览选择在游人如织的景山公园举办,向广大游人免费开放,并特意挑选六位艺术家朴素简约的写意小品展出,格调清新、雅俗共赏,观赏性和学术性兼具,即意在通过展示六位艺术家的书画精品,提升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 推动中国画艺术和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展览的特别之处还在于设置了六个专题版块,六位艺术家围绕“景行行止”的文化涵义题写了六幅书法作品:“景行行止”、“慕德”、“慎独”、“可也”、“尚水”、“观澜”,作为六个篇章,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美学精神。同时,展览特别请徽州“龙尾山房”设计制作展览纪念砚台,把六幅题字铭刻在一方大型龙尾籽料歙砚之上,以表达对展览主题的景仰宣达和对六位艺术家高蹈艺品的敬意,砚石自然天成,朴实高古,陈列在展览现场以供观赏,为展览更添文化魅力和文人雅趣,期待广大参观公园的游客将在风景如画的古代皇家苑囿中,领略到高品质且多样化的当代艺术享受
 


《景行行止》砚  (展览定制砚)
铭文:景行行止 / 冯远 慕德 / 屈健 慎独 / 刘万鸣 可也 / 贾广健 向水 / 田黎明 观澜 / 牛克诚
黔印 / 龙尾山房 小青福来 素以为绚 亚军 古岩 社生 
设计:陈沐(龙尾山房出品)
材料: 歙砚 龙尾石眉纹坑籽料  
尺寸:36×27×14cm 

砚  记
       歙砚因产于古歙州而得名,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歙砚老坑石料产于婺源龙尾山,石质细腻、纹理丰富、发墨利毫、贮墨不涸。南唐李煜曾盛赞“龙尾砚为天下 冠”,宋代文豪苏东坡亦评价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 至清乾隆年间由宫廷放开至民间使用,被历代文人视为珍宝。2006 年,“歙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方老坑歙砚石出自婺源龙尾山眉纹坑,概 唐宋时期古人开采砚料遗失于芙蓉溪中,后由山人潜水而得。砚料历经溪水滋养,纳日月精华,得天地灵气,浑厚古朴素雅。
       最早的石刻铭文据考为“石鼓文”,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典范;而当代歙砚雕刻艺术作品中,汇聚此展之六位名家题跋“景行行止”、“慕德”、“慎独”、“可也”、“向水”、“观澜”,高品堪为艺坛佳话。铭文镌刻结合“直刻平底”、“单刀斫入”、“双刀法”,以及“双勾阳刻”等手法,为六位画坛大家的艺术表达更添高蹈风采。铭文共有五面,非刻意而为,实则机缘暗合,令人不禁想至景山上五亭,五方庄严妙境。砚池及覆手设计与雕刻质朴高古,鲜活灵动,砚铭与砚雕相得益彰,神韵飞扬。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中的这句话,承载着中国人两千多年来对高尚品德和光明大道的不懈追寻。景山,曾名“青山”“镇山”,意为高大之山,为三朝古都皇家苑囿,也曾系北京中轴线的最高点。镇山隐隐,在位于北京城中轴线中心点之景山公园启“景行行止——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谨以石应之,以砚记之,权表慕德景仰。
       (文:贺绚绚)
 


中国文化人物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责编:刘升、张彦)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