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出席“新时代 新科技:中日医疗智领康复康养西安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2025-06-12 11:55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新闻视频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出席“新时代 新科技:中日医疗智领康复康养西安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 张东立 苏晴 李鹏 东京分社记者 张川/摄影报道



“新时代 新科技:中日医疗智领康复康养”西安论坛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西安国医医院主办,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承办,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世界新闻联盟、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一般社团法人国际健康医疗促进会、日本胜佳株式会社、川井制药株式会社、康瑞生物科技国际发展社协办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 张东立 苏晴 李鹏 东京分社记者 张川/摄影报道 日文校对/李峥)2025年6月11日,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西安国医医院主办,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承办,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世界新闻联盟、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一般社团法人国际健康医疗促进会、日本胜佳株式会社、川井制药株式会社、康瑞生物科技国际发展协办的“新时代 新科技:中日医疗智领康复康养”西安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来自中日两国的政府官员、顶尖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理事长马培华向本次论坛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文普,原卫生部副部长、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陈啸宏,日中协会理事长濑野清水,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会长毛振宾,中国国际康养科技学会会长、西安国医医院理事长周湛东,西安国医医院院长党明海,DC-BIOTECH株式会社创始人、干细胞培养基地理事长、公益财团法人日本未来财团理事长荒井利尚,日本一般社团法人国际健康医疗促进会会长川井振等中日嘉宾先后致辞。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致辞中表示,西安,作为丝绸之路东方的起点,亦是周、秦、汉、唐等历史王朝的古都,是我非常喜爱的城市。此次是我时隔六年再次踏上西安这片土地,倍感亲切与感慨。
       在这座富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中,秉持“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理念,一所探索新时代中日医疗模式的新型医院即将诞生,并借此契机举办本次论坛,旨在进一步深化中日两国交流、推动健康产业的协同可持续发展。对此,我谨表示由衷的祝贺,并向长期以来为此付出努力的各位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在这片自古以来连接欧亚大陆、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枢纽之地,我希望就“东西方医学——即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对话”、“融合医疗”以及“人类健康与饮食的未来”等话题,分享一些个人思考。
       日本医学的起源可追溯至古坟时代,当时朝鲜半岛的良医渡海而来,带来了草药与民间疗法,开启了日本早期的医疗实践。至平安时代,日本最古老的医学典籍《医心方》系统性地汇集了中国医学的知识。进入江户时期,中医汉方成为主流,而后随着西方医学经由荷兰传入日本,幕末时期在长崎建立了首家西式医院——长崎养成所。明治政府最终决定将西医作为国家医学体系的主流,由此奠定了日本现代医学的基础。
       此后,近代西医在传染病等领域取得了诸多卓越成就,极大推动了医学发展。但与此同时,对于如癌症、过敏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等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生活方式相关疾病,西医并非总能提供根本解决之道。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和民众开始寻求汉方、中草药、健康食品乃至各类传统疗法作为补充手段。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传统医学正式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并推动中医术语、治疗方法、执业资格、药材生产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化进程。这也表明,世界正在重新审视传统医学的价值。
       在我看来,“融合医疗”的理念至关重要。它不是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立起来,而是以协同整合的方式,发挥彼此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医疗服务。
       我深受被誉为“融合医疗之父”的已故渥美和彦教授的影响,特别认同他提出的融合医疗四大理念:一、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二、不仅关注身体,更注重精神、社会与灵性等“全人医疗”;三、强调预防胜于治疗,以健康促进为核心;四、贯穿人生全周期,从出生、成长、老化到临终的全面照护。
       在我担任首相期间的2010年1月,我在国会的施政方针演说中明确提出,从延长健康寿命的角度出发,积极推动“融合医疗”的发展。融合医疗涵盖了丰富多元的内容,如营养补充、运动、针灸、按摩、瑜伽、音乐疗法,甚至包括氢疗法、远红外线疗法等。尽管有人担心其中不乏良莠不齐,但我始终坚信:未来医疗应当更加注重“疗愈”——不仅是治愈疾病,更是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与生活质量。
       2012至2013年,我在退出政界后,厚生劳动省设立了“融合医疗相关问题研究会”。今天,在迎来“人类百年生命时代”的背景下,仅靠高精尖技术治疗已远远不够,更多人渴望一种能身心安顿、生活品质更高的“融合医疗”体系。
       当然,也必须面对现实问题,例如部分疗法缺乏科学依据、疗效存在个体差异、标准尚不统一等。因此,在强调有效性的同时,确保安全性与获得公众信任同样关键。尤其在传统医疗、中医学和替代疗法领域,更需要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不断积累具有说服力的科学证据。
       在这一点上,我看到了曙光——那就是人工智能的飞跃发展。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医疗设备与手段日益先进,疾病机理不断被揭示。AI的应用无疑将加速融合医疗相关研究,为临床判断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当然,最终决策权依然在医者之手,但AI将成为强有力的辅助工具。
       最后,我还想补充一个重要观点——“生命食”的概念。所谓“生命食”,是指能够促进身心健康、甚至具备治疗作用的农业产品。它不仅是营养补给,更关系到人体自愈能力的激发,是医学与农业密不可分的交汇点。
       日本正面临严重的超高龄与人口减少问题,现有人口约为1.26亿,预计50年后将降至约8700万。与之相对,全球人口持续上升,2022年已突破80亿,预计本世纪末将超过100亿。在这一背景下,粮食危机成为全球性课题。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全球土壤正在快速退化。据统计,过去百年间农地矿物质含量大幅下降:欧洲减少72%、非洲74%、大洋洲55%、北美85%、南美76%、亚洲76%。植物吸收矿物质、动物摄取植物或土壤、人体再从动植物中获取营养——由此可见,土壤贫瘠对现代人健康影响深远。
       此外,农药残留问题也不容忽视。如草甘膦、新烟碱类、有机磷系农药等化学物质被指可能扰乱肠道菌群,甚至与自闭症等发育障碍有关。
       当前,全球正在积极应对气候变暖,我认为,我们也应同步推进“复兴富含矿物质的土壤”“摆脱农药和化肥依赖”“推广具有强大抗氧化力的‘生命食’理念”,以延长健康寿命、守护人类未来。中国自古就有“医食同源”的智慧,我也希望“医农科学”这一新兴跨学科领域,能为人类健康与地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在座的中日医学界专家们,衷心希望大家也能对上述课题给予关注与支持。
       最后,谨再次祝贺西安国医医院盛大开业,衷心期待本次论坛能够硕果累累,为未来的中日医疗合作开出绚丽之花!

(责编:刘升、张彦)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