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春雪——陈雪仪书画展在香港成功举办

2024-07-04 13:31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由香港书画学会主办,紫荆杂志社及艺文发展基金会支持的“春雪——陈雪仪书画展”于5月11日至13日在香港尖沙咀文化中心成功举办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报道



《盛宴》  陈雪仪绘画作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陈雪仪绘画作品



《繁花似锦》  陈雪仪绘画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道德经》  陈雪仪书法作品



陈雪仪,香港书画家,现任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教育主席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由香港书画学会主办,紫荆杂志社及艺文发展基金会支持的“春雪——陈雪仪书画展”于5月11日至13日在香港尖沙咀文化中心成功举办。
       展览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瘦金书《道德经》”“山水风景篇”“植物篇”“香港篇”“动物篇”“古诗名句篇”。
       陈雪仪,现任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教育主席。她在文章中对此次展览及其作品进行了解读:
       《道德经》提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道”的“功用”,道能够生养万物,这就是道最基本的功能。世间所有的东西归根结底都是道生出来的,道是一切的源头。正如《易经》中所说“天以一生水”,水是万物之源,与老子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谋而合,而水无私的奉献衍生万物,就像一棵大树,生出树干、分枝、树叶、叶脉,万物就是这样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延续下去。
       水的贡献,养活了默默无声的植物,而善良的花草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令世界更美好,例如花中四君子的菊花,在降霜时,即准备迎接冬天的来临,绚烂的花朵凋零,秋草枯黄,但菊花却选择在这个季节绽放,凌寒不凋,独占枝头,展现出菊花漂亮却不娇宠,象征清绝耐寒、傲然不屈、与世无争的高尚品格。似乎注定了菊花艰巨的生命历程,却又是无与伦比的美丽宿命。
       由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等的习俗,到许多骚人墨客对它的歌颂,这种由生活到精神文化的提升,令我获得了很多的启发,正如微不足道的豆角与豆角花,同样引起了不少的诗人对它的欣赏,例如,元周权的《秋日》、明王伯稠的《凉生豆花》及宋赵蕃的《万安道中》等,在诗中表达出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在《万安道中》所形容的“豆花连豆角”盛放时,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生机,形成了一幅秋天美丽的画面。豆角是攀藤植物,外表给人的感觉是纤巧而修长,当一阵风吹过来时,那一根根墨绿的、浅绿的豆角,令人有无限的想象……
       如果十多二十条豆角组合起来就好像柔软的窗帘,且豆角富蛋白质及维生素等,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启发我创作出的作品《盛宴》,当中想表达出外表纤柔而有美感的豆角,如果束起来就好像窗帘,而窗帘后面迎来万户人家,喻意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除了可养活我们外,也可供大家欣赏。
       另外,同样是爬藤植物的丝瓜,当长到30厘米时,有人会用枯枝和竹竿为它们搭一个瓜架,如果纤柔的豆角与圆筒的丝瓜相互缠绕时,有一种粗幼对比的效果,且两者同样是绿色的色系,只要运用明暗、深浅的互相协调,应可搭配出一种渐变的层次感及规律感,当然最终可以达到一种优美之感!因此我创作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作品,除了希望观赏者欣赏其艺术性外,更想带出一些讯息,就是成功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恒久不变真理。
       中国人食用豆角的历史悠久,北宋中药学著作《图经本草》中首次出现了对豆角的记载。因此,我的作品《豆花初放》是尝试直接在绢上,用颜色绘画及晕染去塑造画面形象,不用墨笔勾勒出造形的轮廓线,令画面的造形介乎于写意与工笔之间,期望可以描绘出一种古雅的气氛,这种表达的方式称为“没骨法”。而没骨花鸟始于清恽寿平,打破当时习惯以“勾花点叶”方法画画,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时代风格。
       千百年来,我们都希望创作创新,渴望灵光一闪,而灵感的来源往往是我们对一件事,一句话,一个物体的情感而产生出来,那么如何以熟练技术通过美感去表达情感或概念性的想法?艺术的美是复杂的概念,美虽然有主观性,但在客观上,人类对和谐、平衡和节奏等营造都有基本的定义,当我们掌握了画画的基本技巧及书法书写方法后,如运笔用墨、线条、颜色、质感、形状等,才更容易创造出令人愉悦的作品。
       我们相信艺术是一种无止境的攀登,像一座引领人类不断自我提升的媒介,然而在当中不但要磨练技巧,也要不断洗涤、提升自己的心灵,当探讨及明白宇宙的规律、事物变化中去寻找生之为何?最终往哪里去?我是谁?等人生的问题,正如通过《道德经》找出世间万物的根源,这一切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由“道”派生出来的。而老子提及“德”的人生态度是“为而不争”,即人应有胸怀整体,更要不争名夺利,因为当我们不执着于为自己设想,照顾整体时,我们就会明白自己其实就在整体之内,如同照顾自己一样,也是齐白石所说“欲立艺者,先立人”的重要性。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