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从“急需保护”到“非遗代表作”:黎锦技艺传承期待新“技法”

2024-12-09 08: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语音阅读

  中新社海口12月7日电 题:从“急需保护”到“非遗代表作”:黎锦技艺传承期待新“技法”

  中新社记者 张茜翼 李宇凡

  “所有的坚守与付出都化作了珍贵的文化标识,被世界看见与尊重。”得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90后”织娘符美子如是感慨。人们期待,未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会有更多新“技法”。

  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5日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消息迅速在海南“刷屏”。
 

图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刘香兰展示黎锦。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供图)
 

  据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长罗文雄介绍,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三千多年,靠一代代黎族妇女在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情况下传到现在,展现了黎族民众长期在热带海岛生活中对植物特性的认识和利用。黎族民众就地取材采集海岛棉、火索麻等植物,利用纺锤、纺车等工具手纺成线;再利用植物、动物、矿物制成染料,将线泡染、煮染上色;接下来,构思日月纹、花鸟纹、兽纹等各种图案和整体构图配色,运用腰织机和通经回纬技法织出美丽的黎锦;最后,通过绣法将黎锦上的图案提亮,使色彩更靓丽、图案更立体。根据研究统计,黎锦的图案有164种。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传承曾一度陷入困境。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时,海南掌握该技艺的传承人不足千人,且多为年过七旬的老人。

  之后,海南开展了大量普查与保存工作,从多方面推进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发展。如,改善传承人的生活条件,让代表性传承人开课授徒;打造黎锦技艺传承村和开设传习所;开展“非遗进校园”“研培计划”、建立传统工艺工作站等。海南100多所中小学开展该项技艺实践课,乐东、陵水、昌江、保亭等地建成5个300平方米的黎锦技艺传习馆和16个传承村。如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已有2万余人。

  与此同时,海南不断推进黎锦走向国际舞台:黎锦元素原创服饰亮相巴黎时装周;与国际服装设计师合作,让黎锦跨界“出海”;邀请意大利马兰戈尼学院时尚导师培训“织娘”;走进英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进行黎锦文化展示展演……

  现在,符美子等新一代黎锦织娘还利用社交媒体传播黎锦织造和文创研发,借助数字化展示与线上教学平台让更多人领略黎锦的精妙。
 

11月28日,海南省东方市的黎族姑娘正在织黎锦。 中新社记者 张茜翼 摄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将迎来新的传承与发展。”从事黎族文化研究的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焦勇勤说,此次转名录将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有助于增强全球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性的认知和尊重,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互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要想织就新“锦绣”,还要创新更多“技法”。

  当前,海南正在拟制《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5—2029年)》,健全保护传承体系,通过品牌推广、技艺创新、交流培训等举措,推动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站上更多更大的舞台。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后,将通过促进交流和对话,讲好文化遗产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族团结融合、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的中国故事,为世界各地其他非遗项目、民间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完)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