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昆两部“镇团大戏”下周再度进京
- 2010-07-06 09:30
- 来源:未知
- 语音阅读
7月13日至17日,新中国成立最早的昆剧表演团体——浙江昆剧团将会携镇团大戏《公孙子都》和《十五贯》登临国家大剧院,再一次把昆剧舞台上极为经典的两部作品带给首都观众,两部剧目一文一武,不仅实现了两代昆剧艺术家的传承与创新,更充分展现了这门古老戏剧艺术的永不褪色的永恒魅力。
《公孙子都》:中国版“麦克白”更引人入胜
根据传统剧目《伐子都》改编而成的新编昆剧历史剧《公孙子都》,描写了一个盖世英雄因为一己私欲而自毁前程,最终陷入万劫不复境地的故事。该剧创作期间曾四易其名,九易其稿,历经数年才打造成为一个精品力作。全剧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由于展现了贪欲和嫉妒等人性悲剧,与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颇有几分相似。舞台上的《公孙子都》将戏曲武打有机地融入剧情之中,让传统戏曲表演中的武打技巧演变成了外化人物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极具创新意识和舞台表现力。加之该剧文武并重,抒情与叙事兼佳,配合上精致的舞台样式,让这部作品尤其引人入胜。昆剧《公孙子都》无论在业内还是观众当中都赢得了很高的赞誉,并一举荣获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十大精品剧目”桂冠。去年,该剧又在法国第四届巴黎中国戏曲节上摘取了最高奖项——塞纳大奖。
周总理曾称浙昆《十五贯》“救活了一个剧种”
1956年,以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朱国梁为代表的浙昆整理改编了传统剧《十五贯》,在受邀进京演出期间连演47场,观众达7万人,毛泽东主席两次观看该剧,周总理更是称赞该剧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人民日报》还专门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发表专题社论。从此浙昆的《十五贯》不仅轰动全国,更带动了各地昆剧院团纷纷成立,昆剧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浙江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昆曲的发祥地。此次演出的《十五贯》,是以50年前进京演出版为蓝本,道具和布景基本不变,演出长度从原来的3小时浓缩到现在的2小时,在总体“原汁原味”承接50年前模样的同时,更加弥补了当年该剧在戏剧结构、用曲、作曲方面的不足。
“昆剧第一武生”领衔浙昆 四代同堂齐亮相
值得指出的是,此次的《十五贯》中饰演剧中娄阿鼠的,正是五十年前娄阿鼠的扮演者、浙昆“传字辈”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王传淞之子王世瑶。父子两代塑造一个“娄阿鼠”,也让这一经典的剧目有了更多的看点。而“世、盛、秀、万”四代昆剧艺术家共同亮相的场面,也让重新亮相北京的浙昆版《十五贯》意义非比寻常。另外,公孙子都的扮演者、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表演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林为林也是此次演出的一大看点。以武戏见长的林为林扮相英武,功底扎实,腿功尤为叫绝,有着“昆剧第一武生”的美誉。由他领衔的《公孙子都》突破了当今昆曲舞台上以文戏为主的传统,在武戏方面独树一帜,成为近年来昆曲舞台上少有的重头武戏佳作。据了解,从7月13日起,两部“镇团大戏”即将在大剧院各演两场。(人民网-文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