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中国农民举办“农民达芬奇”展 令人惊叹
- 2010-06-02 09:3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语音阅读
“农民达芬奇”展在上海开幕那天,一位上海市民在旁围观,看着墙上“不知如何降下”的字样,狐疑地问:“这说的是房价吗?”
策展人蔡国强站在一堵没拆完的残垣断壁前,背后是他书写的另一行巨大文字,“农民,让城市更美好。”不远处,一架始终盘旋的飞碟,自由散漫地填充在空中。
作为外滩美术馆修复重生后的首个展览,“农民达芬奇”展将眼光投向一群“浪漫主义分子”,他们有的建飞碟,有的搭飞机,有的造潜水艇……
但他们都是农民,是旁人眼中,源于田野、归于田野的一群农民。
沉默的潜水艇
陶相礼的潜水艇甫被找到时,正冻在北京房山水库没有化开的冰里。
一路寻找“农民达芬奇”的蔡国强与陶相礼走上冰面,打开潜水艇几把大锁,盖子掀开,小小乾坤里,居然应有尽有:测压仪、监控器、瞭望镜甚至还有供氧系统。陶相礼轻车熟路坐着潜水艇沉没,蔡国强却个子太高,坐不进去——这是专属于陶相礼的潜水艇。
现在,潜水艇就停驻在外滩美术馆侧厅,这里原来是中实银行金库,光线暗淡、气息腐旧,沉伏的潜水艇深陷在35吨重的冰块中……36岁的安徽阜阳青年陶相礼,一个人沉在水底时,世界是不是也这样沉默?每晚在热闹的卡拉OK里工作,住在北京城某个破旧社区10平方米家中的陶相礼,在沉寂的潜水艇中,是否能找到回乡般的瞬间?
“农民达芬奇”展中另一个巨大的潜水艇是“霞光一号”。这个锈迹斑斑的潜水艇,是武汉农民李玉明一面照顾中风的老婆,一面在家门口敲打出来的作品。随着城市的扩张,69岁李玉明的住所,由曾经的农村变成公寓楼群。天天在门口敲打,如何让邻居们忍受?李玉明把来自媒体、专家的报道与肯定,统统用毛笔抄在红纸上,大张大张贴在家门口。
飞翔的欲望
小鸟们很喜欢外滩美术馆顶楼展厅的那些飞机。
千奇百怪、造型各异的小型飞机漂浮在半空,几十只小鸟穿梭其间。最高处,是一架木制直升机,像刚从《倩女幽魂》电影里走出的破烂轿子,添上仿似古人绘就的简单机翼,在小鸟的轻盈姿态下,更显笨拙。
由古至今,这是人们飞翔欲望的图腾。
广东连平的熊天华,还在牛背上放牧时,就喜欢看蜻蜓和燕子。为了造飞机,熊天华学成一名电焊高手。试飞时,飞机没飞过50多米的高地,看热闹的村民,高高兴兴帮他把破了螺旋桨的飞机扛下来;
四川安县的王强,用青冈木、钢管、厕所下水道塑料弯管、铝合金、二手雅马哈250赛摩发动机造出飞机,能在空中飞一个多小时;
徐斌,浙江江山人,他的直升机五彩斑斓,煞是漂亮,可座椅没扶手,大腿处绑根带子充当安全带,不会有太多人有勇气坐他的飞机。有4次,空中发动机熄火——因为徐斌飞得过瘾,忘了加油。
与这些勇敢的年轻农民飞行家相比,江西铅山人吴书仔有些另类。他的飞机,就是那架木制直升机,是在自家院子里敲敲打打做出来的,材料为木材加涤纶编织篷布。更多人说,这玩意儿像鸡笼。老吴村里不通公路,这次来上海,是他头一回坐飞机。他曾说,他做飞机,是希望能乘飞机飞出大山去见见世面。目的地:铅山县城。68岁的老吴,头发已经花白。
“吴玉禄是我爹”
外滩美术馆三楼,俨然成了“机器人的生产车间”。客观地说,机器人一点儿都不精密,但挺好玩。有个机器人,四方脑袋,笨拙的脚丫上端,有它的创造者随意书写的一行大字——“12V充电插孔”。
守在展厅的志愿者曾鹏忍不住一直在笑。现场数位参观者,在这层展厅都很快活,志愿者们的工作,就是帮观众开动这一展厅的机器人,它们有的在绘画,更多的在行走。“吴玉禄刚回北京,我们就担心他走了,这些机器人怎么办,他说没关系啊,很容易管理的,提支笔就写下充电插孔在哪里。”
展厅中央,就是最为醒目的拉洋车机器人。洋车当然没有踏板,爬上去,坐在上面,洋车突突地向前,很有些“增强版拖拉机”的味道。拉洋车的,是这个展厅中最为漂亮的机器人,衣着打扮一样不缺,一边走,机器人一边念叨,“大家好,我是机器人洋车夫,吴玉禄是我爹,我拉我爹去逛街。”
展厅里的机器人,都姓“吴”,都是吴玉禄的“孩子”。这个遥控器上写着“吴老五遥控器”,那个就叫“吴老三”。吴玉禄居住在北京通州区的郊区,因为不下田干活,在村里算不得“正儿八经”的农民。但没想到就是这个村里人眼中的“游手好闲”之人,靠卖机器人,赚了钱还扬了名。原本跟着他忍饥挨饿、吵吵嚷嚷的老婆和家人,现在都成了他的工作伙伴。
残骸与光明
外滩美术馆外墙上“不知如何降下”的感慨,来自杜文达的飞碟。
安徽萧县人杜文达是“农民达芬奇”中见过世面的,他的飞碟,参加过2005年威尼斯双年展。他一门心思要飞碟飞起来,却从未想过如何让它降下。他的飞碟,有好莱坞电影里那种科幻味很浓的银色外表,在威尼斯时,却没有飞起来,杜文达就很忧虑,他很怕让国家丢脸。
蔡国强安慰杜文达,“没事,全世界都很崇敬意大利画家、发明家达芬奇,但他的发明从来没有一个做成的。”
走到外滩美术馆一楼,到了展厅入口附近。这里,挂着山东潍坊人谭成年的飞机残骸,以一种冲刺的姿态。谭成年曾自制过三架飞机,也带着老婆飞上过蓝天。作为献给妻子的生日礼物,2007年4月8日下午3点,他和老婆坐着的飞机在前院二村上空一头栽下来,村民们把飞机翻过来发现,驾驶员谭成年罹难。
一位参观者,在这座用残骸铸就的农民纪念碑前低喃,“这些农民,真浪漫。”(记者 曹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