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看《大北川》 “五心”带动舞剧创新
- 2010-05-11 09:1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语音阅读
舞蹈诗剧《大北川》是一部“五心”级的诗剧。首先是“感恩之心”,诗剧全国巡演,题旨是感恩,以感恩之心演剧,剧中充满着“恩”之情事和“感”之情怀。第二是“励志之心”,一提到“北川”,人们就会联想到地震的惨烈和人生的磨难,但诗剧创作者们并没有停留在地震本身,而是在寻亲、救助、安魂、中兴等场面中,投射出超越地震的人性光辉和进取志向。第三是“写真之心”,诗剧的表现是直面现实,但写真不是简单地摹写现实,而是透过现象去体现本质的真实,体现充满着希望的真实。第四是“扬善之心”,这是说诗剧体现出一个古老民族丰厚的历史底蕴及其在“大悲”之时的道德神圣理念。第五是“造美之心”,诗剧编创的感觉很好,舞蹈编创很职业,语汇有韵味,排练见功夫。
同时,诗剧《大北川》也是另一个意义上的“五新”级剧作。诗剧《大北川》的“五新”在于:一是新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只有经历过地震灾难的人们才有,只有沉下去体验的艺术家才能用舞蹈、戏剧等艺术样式将其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感受这种生活体验,才能理解我们民族的精神状态;由此又联想到羌民族,也让我们拥有了抢救保护羌族文化的使命感。二是新的选材视角。题材视角的选择是作品好看的基础,诗剧中的民俗呈现好看,也有古史的忆念,衔接很有机,选材视角很独特。三是新的编创理念。总导演解礼民不是舞界中人,而是电影导演。舞蹈的本质特征一是动态美,二是视觉感,主创人员抓住这个视角,充分展开,带来一种迥异于舞界常态的新的编创理念。四是新的时空链接。舞剧没用简单的叙述方式,而是采用倒叙、插叙等方法,尤其是由地震现场闪回到现实生活等的时空表现,不仅是时间的自由链接,还有空间的自由转换,常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新意。五是新的视像呈现。不仅是羌族舞蹈的风格,有特色,有味道,有新意;而且以两种不同的舞风(当代舞和民俗舞)来呈现,有对比也很和谐,民族性和时代性相得益彰,不同舞风衔接自然,带有视像呈现整体性和创造性。
如果说还可进一步提升的话,要改变某些方面“太理性”、“太客观”和“太职业”的状态。诗剧可以有更大的情感跌宕,目前显得过于平静;诗剧创编要有更大的情感介入,而不要显得自己很“局外”;诗剧的语汇还要更靠近“写真”,要从现实场景中升华,拒绝“舞蹈腔”才会有“大舞蹈”,才会有真正的“大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