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发改委:中国城镇化存在四大问题 土地利用粗放

2010-03-30 09:26
来源:中国网
语音阅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29日下午举行新闻吹风会,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司长李守信表示,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发展阶段的多种原因,我国的城镇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从人口的构成情况看,可以说我国的城镇化人口质量还不高,在6.22亿的城镇人口中,统计在城镇人口中,但事实上他们还属于农业户籍人口,这样的人主要是农民工,大体上有1.67亿人。他们实际上是工作和生活在城市,但是他们没有和城镇居民有同等的社会权益。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仍处在很不稳定的状态。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二是从空间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也是很不平衡的。突出的是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还明显偏低,城镇化发展比较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大了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城镇的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的问题现在越来越突出,655个城市中现在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另外,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现在搞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实际上就是针对现在城市的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不相匹配的情况,搞能源和资源大规模、长距离地调运,这些工程是迫不得已的。
  三是从城镇化的形态看,不同规模和层级的规模发展不协调。多数的城市群,刚才我谈到环渤海、珠江三角洲、长三角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实力比较强,但就全国整体来讲,大多数的城市还处于城镇化的初级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小城市,吸纳人口能力还不足,还有很大的潜力。小城镇,过去是遍地开花,过多地占用了非常珍贵的土地资源,小城镇的盲目发展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这些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
  四是从要素投入上看,我国过度依赖土地支持的城镇化的持续能力是不强的,或者说已经不可持续。一些地方在以地生财的利益驱动下,导致一些城市盲目地拉大建筑框架,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实际上土地的利用十分粗放。最后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这句话的概念就是这样来的。从1999年到2007年,城市建成区的面积扩大了7.2%,但吸纳的人口只增长了4%。
分享到: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