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张全收代表:一个"农民工司令"眼中的"用工荒"

2010-03-05 10: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语音阅读
    “有没有人?给我们公司派些人过来吧!”全国人大代表、有“农民工司令”之称的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的手机近两天快被用工企业打爆了。
  从“返乡潮”到“用工荒”
    过去一年,张全收的劳务公司经历了“返乡潮”到“用工荒”的起起伏伏。去年此时的情况还历历在目。
    受金融危机影响,珠三角地区大量中小企业订单缩减,从2008年9月开始,与张全收合作的很多用工企业陆续把工人退了回来。到了年底,张全收不得不给回乡的工人们发了一张“听候通知”的卡片。但年后形势仍不见好转,公司总员工数从最多时的2万人直降到了8000人。“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在2009年2月份。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我还跟东莞的李毓全市长一起做客《小崔说事》,讲了这些问题。那段日子里,我几乎整天开着车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地找企业收人。”张全收说。
    从去年5月份以后,来找张全收要工人的企业数量开始回升,到了7、8月,张全收的公司又回升到了2万人。进入12月,要人的企业络绎不绝,深圳一些企业工人平均月薪涨到2000元以上。随着经济回暖,企业用工短缺再次出现……
    “现在的问题是越来越多企业找我要人,但找不到人。”从正月初三起,张全收每天都要接到不下几十个用工企业打来的招工电话。张全收感受到一些新变化:一是要人的企业已经不局限于广州、深圳,也有大连、福州、厦门的,多是玩具厂、电子厂、食品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二是农民工在分流,除了传统的南下到加工贸易企业,也有一些农民工就近选择其他行业打工。另外,近年来来自河南、安徽等地的工人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新生代农民工。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很能吃苦且很多人打工后还是返回家乡,而新生代农民工对发展机会和工作环境等方面有更高要求,希望在城市留下来。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政府部门应根据他们的打工年限、自身技能,在就业、社保、户口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给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和空间。
  三大原因导致“用工荒”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
    对于眼下的“用工短缺”,社会各界都有着不同的解读。张全收也有他自己的看法:做劳务输出这些年,总体的趋势就是企业用工人手越来越紧张。总体来看,我国经济是在不断发展的,用工量必然会增长,而现在农村生一个或两个的家庭在增多,劳动力不再是无限供给;从区域经济的发展来看,现在中西部发展得很快,也分流了不少劳动力,劳动力自然短缺。拿他的家乡河南来说,近年来河南经济快速增长,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大批农民工也选择了返乡就业、创业。张全收还认为,现在的用工短缺也反映了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升级”还需要时间。
    “我觉得用工短缺现象会长期存在下去。对这个问题,无论是用工企业还是输入地政府都应该有所准备,想出应对之策。不仅企业要提高劳动待遇,政府也要在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农民工。另外,我所在的深圳已经出现劳动密集型产业渐渐转移出去的趋势。在过去的几年里,用工结构性短缺问题一直都存在,即不少求职者文化程度不高,期望值却很高。有些企业开出较高薪水,但高工资需要有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随着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外出务工的农民仍然面临素质提升的老问题。”张全收说。他告诉记者,自己正准备在东莞建一个全国性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为下一步的发展积极做准备。  (记者李予阳)
分享到: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