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看《复兴之路》如何“移植”

2010-02-08 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语音阅读

  1月30日下午5点,北京国家大剧院,王争鸣参加完《复兴之路》的演后会,回到办公室,强迫自己休息一会儿。当晚7点半之前,他还得参加一场会议——春节前最后一场《复兴之路》的演前会。
  《复兴之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在人民大会堂演出15场后,“移师”国家大剧院,计划长演80场。自1月15日开演以来,截至30日晚首轮演出结束,该剧在大剧院登台26场。
  “每场演出都要开演前会和演后会。”在国家大剧院,这是只有《复兴之路》才享受的待遇。算下来,两周之内,王争鸣要参加52场这样的会议。“这部戏承载着中央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大剧院版《复兴之路》的“管家”,王争鸣和他的项目组力求每场演出美轮美奂。
  “压力蛮大的”
  创造大剧院版新传奇
  “压力蛮大的。”得知要担纲大剧院版《复兴之路》的项目负责人,王争鸣的脑袋里闪过了第一个念头。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复兴之路》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精彩亮相,好评如潮。这部舞台巨制以时间为线索,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通过《山河祭》、《热血赋》、《创业图》、《大潮曲》、《中华颂》五大板块,展现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生生不息的伟大复兴之路。
  大会堂版《复兴之路》的巨大成功打响了这部舞台巨制的品牌,但却无形中给王争鸣的项目组增添了许多压力:在岁末年初、竞争激烈的演出市场上,大剧院版《复兴之路》能否再创艺术新高?能否制造“票房”的新传奇?
  顶着压力,项目组着手筹备。在完完整整看完大会堂版《复兴之路》之后,王争鸣判断:这剧肯定得改,不能完全移植。
  多次沟通之后,大剧院版《复兴之路》对部分节目精简,将原本两个半小时的演出压缩在两个小时内。但更难的,却是根据舞台的变化重新编排剧目。“大会堂的舞台以宽阔取胜,气势宏大;大剧院的舞台以纵深和灵活取胜,升、降、推、拉、旋转,变化多端。”
  据王争鸣介绍,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宽32米,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宽18.6米;但在深度上,人民大会堂的舞台是16米,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却达到了47.5米。
  要充分利用大剧院舞台的纵深和灵巧,为《复兴之路》的演出增光添彩,打造一部经典舞台艺术剧——在比较舞台的差异之后,王争鸣做了这样的定位。
  “这效果大会堂版不具备”
  舞台优势发挥到极致
  “《复兴之路》刷新了大剧院开幕以来的多项演出‘纪录’。”王争鸣掰着指头算:演出时间最长、场次最多;对大剧院舞台调度最丰富、最复杂;参演人数最多,演出阵容最强大。
  这几个“最”都为大剧院版《复兴之路》的移植增加了难度。排练的那段日子里,王争鸣每天8点半到剧院,最晚要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才回家。“回去特别累,但心里头既紧张又兴奋,要过一段时间才能静下来。”
  据介绍,参与《复兴之路》的演职员有1100多人,其中演员700人,来自吉林歌舞团、武警总部直属队等不同演出团体。吉林歌舞团演员周岩是第一次在大剧院演出,“感觉舞台很特别,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科技的舞台。”
  700人面对一个全新的、变化多端的舞台,而且要根据舞台变换队形和动作。王争鸣最担心的首先是安全问题,他对舞台道具的尺寸要求和技术规范把关很严。背景音乐合唱团在大会堂使用的梯架子,稳定性不好,“演员走上去会晃。”他让人重新设计了钢架子:坡度不能陡,台阶要宽,像个大桥墩一样结实。
  序幕里,周岩扮演的“和谐少女”在舞台上空飞过,造型惊艳,一下子就调动起了观众的情绪。但在第一次吊威亚培训时,她哭了。“为了安全,腰上要系得特别紧。”在天上吊着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结果脚一着地,“就疼哭了”。
  在“安全第一位”的前提下,项目组使出了七十二般本领,将大剧院舞台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序幕《我的家园》和第一章《惊梦》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时,舞台后方的LED大屏幕只能固定地支着,不能动。但在国家大剧院,换场景时,主舞台降下去,后舞台转过来,惊梦唱起来,大屏幕升上来,圆镜冒出来,观众席上一片惊诧的赞叹声。“这种效果大会堂版不具备,”王争鸣略带得意地说。
  “2月末的票全没了”
  首轮5万余人进剧场
  1月14日,正式对外开演之前,大剧院版《复兴之路》接受了“检阅”。“原来安排我坐在领导后面,但我悄悄跑到舞台边上站着。”说到这,王争鸣回忆起排练时的情形,每章每节不同的场景都不一样,在合成和排练过程中总有小问题,“我就一直担心审查演出时出问题。”
  演出谢幕,掌声响起,“我长舒了一口气。”王争鸣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据王争鸣介绍,有领导评价大剧院版《复兴之路》改编得非常好,转移到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决策是正确的。这位领导还将大会堂版和大剧院版的《复兴之路》比作兄妹:大会堂版是威武雄壮的小伙子,大剧院版是秀美的小妹妹。
  即使获得如此高的评价,项目组仍然不敢掉以轻心:“要好看,要吸引更多的人来看”。他们“两头并进”:一是卖团体票,二是卖低价票。
  “80场的票,不能仅靠散票去卖。”大剧院特地针对党政机关、企业等开辟了包场。此外,低票价也是大剧院版《复兴之路》的卖点之一。“最低价80元,最高才280元。”
  首轮演出,大剧院版《复兴之路》再创辉煌,26场中有5万余名观众走进剧场。下一轮演出将从2月中旬开始,预计有16万人观看。“目前,2月末的票全没了,特别火。”王争鸣笑呵呵地说:“有的人买不到票特别失望,还希望我们加演。”(记者 陈星星 任姗姗)
分享到: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