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纪念沈亚威诞辰100周年作品音乐会在南京举行

2020-12-23 13:57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共同主办,江苏省音协、江苏省演艺集团承办的纪念沈亚威诞辰100周年作品音乐会于12月18日晚在南京江苏大剧院音乐厅举行



沈亚威,著名军旅作曲家。曾任中国音协副主席、顾问,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音协副主席,2001年被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授予“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沈亚威创作了《淮海战役组歌》《战士第二故乡》《行进在祖国大地》《乡愁》《夕阳》《情满中华》《我有一颗红五星》等一批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沈亚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对于激励广大音乐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具有重要意义



沈亚威长期在部队文化宣传岗位工作。第一排右起分别是:陶思耀、何仿、沈亚威、孙宁玲、张卓娅、朱南溪。后排右起是:龙飞、贺东久。后排左起分别是:任红举、王祖皆、刘洪顺。



音乐会以沈亚威创作的音乐作品为主要内容,带领大家一同重温经典创作,感悟老一辈音乐家的精神风范,进一步激励音乐工作者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把老一辈音乐家的奉献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 特约记者 葛逊)12月18日晚,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共同主办,江苏省音协、江苏省演艺集团承办的纪念沈亚威诞辰100周年作品音乐会在南京江苏大剧院音乐厅举行。
       沈亚威,浙江南浔镇人,著名军旅作曲家,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团长,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等职。2001年被中国文联和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中国音乐金钟奖”终生荣誉勋章。他长期在部队文化宣传岗位上工作,以战斗的抒情为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淮海战役组歌》《战士第二故乡》《行进在祖国大地》《乡愁》《夕阳》《情满中华》《我有一颗红五星》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合唱曲为毛主席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谱曲等一批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为党和国家、人民军队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奉献了一生。
       当晚的音乐会由原前线歌舞团著名指挥家常畅执棒,由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全程伴奏。一曲斗志昂扬、激情澎湃的混声合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首先唱响,这首由毛泽东作词、沈亚威谱曲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当时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
       青年歌唱家盛万航、周磊、刘延庆携手江苏省演艺集团爱之旅合唱团带来歌曲《我爱井冈山》《黄海渔民曲》,动人的旋律让在场听众真切感受到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和谐美好景象。
       男声小合唱《打个胜仗哈哈哈》《乘胜追击》,以急促紧张的节奏和跳进的旋律表现,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和胜利凯旋时的喜悦心情。青年歌唱家张其萍带来沈亚威所创作的八场大型歌舞选段歌曲《东海前哨之歌》和《雾茫茫,雨霏霏》,带领现场听众一同品味经典之声,追忆往昔岁月。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江苏省音协顾问有德乡倾情演绎沈亚威名作《妈妈的月亮》《战士第二故乡》,脍炙人口的旋律再次响彻耳畔。菠萝蜜童声合唱团演唱歌曲《赶羊上山岗》《我爱雨花台》,质朴而纯净的声线充满了美好童趣。青年歌唱家范雪妍深情演唱歌曲《卜算子·咏梅》《亲爱的军队亲爱的人》,展现了大美中国大爱中国的壮丽情怀。
       音乐会特邀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奖选手于海洋、蔡静雯两位嘉宾为大家演唱沈亚威耳熟能详的歌曲《别处哪儿有》《献给白衣战士的歌》《离港》和《日月潭之歌》,丝丝入扣、精彩绝伦的表演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音乐会的最后,特邀著名指挥家石中光、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孙振华、江苏省演艺集团爱之旅合唱团共同表演了歌曲《钟山颂》《祖国无限好》,整场音乐会最终在宏大、豪迈的气势中圆满落幕。
       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韩新安,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水家跃,中国音协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宏,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王建,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音协主席朱昌耀,江苏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江苏省音协副主席杜小甦等领导出席观看了音乐会。音乐会还邀请了原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副团长、著名歌唱家程桂兰,沈亚威亲属、挚友以及来自全国及江苏省音乐界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参加。
       本次纪念沈亚威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由沈亚威作品音乐会和座谈交流两部分组成。活动旨在以沈亚威的生平为主线,以其创作的音乐作品为主要内容,带领大家一同重温经典创作,感悟老一辈音乐家的精神风范,进一步激励音乐工作者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把老一辈音乐家的奉献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张彦、刘升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