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以人民为中心 做人民的艺术家

2018-05-30 15:35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记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



《中国文化人物》两会特刊深度报道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王保胜/摄影报道



苏士澎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发言。他指出,在中国,写字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2014年3月8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苏士澍做了题为《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发言



《书法赞》  苏士澍书法作品



《风雨无阻 高歌行进》  苏士澍书法作品



《倾听人民呼声 汲取人民智慧》  苏士澍书法作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浣溪沙》  苏士澍为十九大胜利召开创作



全国政协于2017年3月7日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召开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苏士澍、刘长乐、冯骥才、成龙、海霞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苏士澍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谈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建议设立一个“全民写字日”。好好把我们的汉字,这个中华民族的根,利用一个节日传承下去。从小学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冯骥才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谈如何让青少年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海霞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谈传统文化节目热,如何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成龙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谈国产电影发展、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人民的实践、人民的生活,是文艺作品的源头活水;面向人民、服务人民,是文艺工作的神圣使命。是否能在这个高度上进行创作,决定了一部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进而决定了它的传播力和美誉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诤诤誓言,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传递着人民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
       文艺从来就是人民意愿和梦想的表达。“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说到底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感怀,为人民呐喊。
       在苏士澍看来,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缺少艺术家,但并不是每一个艺术家都能够成为“人民的艺术家”,而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别就在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人民的艺术家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民情怀,能自觉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自觉坚持为人民服务,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
       书法浓缩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古往今来,无数书法艺术家孜孜不倦地耕耘在这方寸之间,开出了璀璨的花朵,记录下文明的足迹,留下了诸如《兰亭序》《多宝塔碑》等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书法名作,成为后世书法爱好者临帖学习的珍品。文以化人,文以载道,书法也是如此。书法艺术对社会品格的塑造,积微成著;文化精神对民族精神的提升,久久为功。书中有“文”,书中有“道”,书中有“人”,书中有“德”。做到有“文”、有“道”、有“人”、有“德”,就是苏士澍心里的新时代“四有”书家。
       早在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刚成立之时,苏士澍就加入其中。几十年来,虽然工作岗位有所调整,但他力求成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有担当意识的书法家,用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脉、用手中的笔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始终如一。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在苏士澍看来,写字和做人是一脉相承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提出,“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写字不只是单纯地提笔落笔,它实际上是通过书写、通过笔墨纸砚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书法家,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要把书斋里的书法和当前社会、和孩子、和学校、和方方面面有机地结合。书法家应该要深入社会,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为人民服务。艺术家只有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我们的艺术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记者采访苏士澍时,他说过这样一段话:齐白石画的虾、吴作人画的熊猫、黄胄画的驴、启功写的字,为什么老百姓喜欢?今天那些歪歪扭扭的画和东倒西歪的字,为什么老百姓不喜欢?到底是老百姓不对,还是创作者脱离了群众?说到底,艺术的标准就一个:以人民为中心。只要你歌颂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是从生活中升华出来的,你所创造的作品就会变成精神的正能量回馈群众。这才是人民的艺术家。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书法艺术要想开出人民喜欢的花朵,结出人民需要的硕果,就应该把人民作为书法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书法家的天职。
       苏士澍说,不管汉代还是盛唐以及后来各个朝代,都没把汉字书法丢掉,对书法的审美则一直在变化。字体可以变,小篆变隶书,再变楷书,这些变化都与实践密切结合。到了唐代,不管是初唐欧阳询、中唐颜真卿,还是晚唐柳公权,他们都各有特色。唐朝盛世书法雍容、大雅、富丽堂皇。印刷术出现后,中国的书法获得了更好的传播,虽然看似个人风格被印刷的规整束缚了,但这实际上是一种进步,是让书法发展得更好、更全面。所以印刷术的发明,对汉字、对书法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能否认,今天很多人写丑书,是不美的。为什么很多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老百姓不喜欢?因为老百姓喜欢美,今天老百姓喜欢的美,不是唐代的美、汉代的美或者明清的美,是符合今天这个时代要求的美,肯定是比过去要进步的,你只能说自己达不到,而不能说老百姓的水平不够。美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不能片面的去看待,要联系地发展地去看。要让中国书法艺术美在新时代,就要推动书法传统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对于中国书法传统文化,只有在辩证客观地认识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果奉行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无视中国书法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把它说得一无是处,或者奉行复古主义的观点,忽视其局限性和落后、消极因素,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立足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以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故事为基准,写出日新月异的中国变化。创造和创新不能为艺术而艺术,为形式而形式,执著于异奇怪诞,热衷于移花接木,甚至强用别国话语曲解中国图景。我们对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应无的放矢、漫无目的,而要有的放矢、服务现实。简而言之,就是坚持古为今用,“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关于“丑书”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苏士澍这样说,今天我们总在说“美丽中国”的概念,那么文化应该怎么美?绘画歪鼻子斜眼,书法东倒西歪,用“风格流派的不同”掩盖自己功力不足,这是我们书画艺术界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古人说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横折钩如劲弩筋,这样的境界,不都是从实践当中来的吗?
       关于中国书法艺术的未来,苏士澍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开展任何工作,如果只说不做,只是陷在故纸堆中冥思苦想,待在讲坛上坐而论道,关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将团结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找问题,求共识,引正道,在礼敬传统的基础上,植根于人民之中,遵循人民的需要,为人民奉献更加绚丽的艺术之花和更加丰硕的艺术成果,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笔墨高峰。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苏士澍深受鼓舞,创作灵感喷薄而出,满怀深情地书写了这首《浣溪沙》,热情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激情展望辉煌复兴:民众今朝歌与书,心弦齐振望京都,向来天地共荣枯。十路英才商国是,九州前景入蓝图,大同世界小康途。——十九大召开之际神州瞩目民心所向有感,调寄浣溪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每一个奋斗者此时此刻都能感知到宏大时局跳动的脉搏。新时代新征程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就越是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书法家艺术家既要“入乎其中”,深切体验生活;又要“出乎其外”,领悟生活真谛。既要脚踏实地,心系人民,反映人民心声;又要坚守艺术理想,仰望星空,烛照生活。在勇立潮头中紧紧抓住新时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学习,创作出不负新时代的精品力作,做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中国文化人物)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