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耿飚回忆录》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7-08-04 13:29
来源:中新社
语音阅读
首部老一辈革命家著作视频书《耿飚回忆录》生动再现革命历史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由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耿飚回忆录》(视频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李敏、刘爱琴、周秉德、朱和平、叶向真、习远平、宋克荒、罗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怀西,中国文联副主席赵实,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中联部原副部长马文普,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蒲长城,军事科学院原战争战略部、战役战术部部长武国卿少将,以及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总编辑辛广伟、常务副社长任超等出席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座谈会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亲属及有关领导和专家重温耿飚的革命故事,表达崇高的敬意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在座谈会上致辞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开国大将罗瑞卿之子、解放军原总装备部后勤部副政委罗箭少将在《耿飚回忆录》出版座谈会上发言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军事科学院原战争战略部、战役战术部部长武国卿在《耿飚回忆录》出版座谈会上发言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联部原副部长马文普在《耿飚回忆录》出版座谈会上发言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主持《耿飚回忆录》出版座谈会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座谈会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亲属及有关领导和专家观看《耿飚回忆录》中的视频,追忆老一辈革命家耿飚的革命风采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亲属追忆无产阶级革命家耿飚的光辉一生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亲属及有关领导和专家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耿飚回忆录》出版座谈会,追忆老一辈革命家耿飚的坚强信念和伟大精神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李敏、刘爱琴、朱和平、叶向真、习远平、宋克荒、罗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怀西,中国文联副主席赵实,中联部原副部长马文普,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蒲长城,军事科学院原战争战略部、战役战术部部长武国卿少将,以及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总编辑辛广伟、常务副社长任超等出席《耿飚回忆录》(视频书)出版座谈会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耿飚回忆录》视频书分上下两册,全书生动地再现了耿飚同志的成长经历和光辉一生,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个人回忆录,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很强的可读性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由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耿飚回忆录》(视频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李敏、刘爱琴、周秉德、朱和平、叶向真、习远平、宋克荒、罗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以及全国政协、中联部、中国文联、中国记协、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座谈会。
    耿飚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战功卓著的军事家和富有开创性的外交家,他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外交工作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耿飚骁勇善战,攻古陂,战九峰,过潇水,袭道州,跨乌江,渡金沙,克遵义,占娄山……是韬略智谋的军事指挥家;他实事求是,四平软禁显才能,直面阿尔巴尼亚外交之现实,勇于说“不”,被西方称为“无所畏惧的领导”。耿飚是一位从革命战场走向共和国外交和中国共产党对外联络领域、直到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将军。建国后,他先后担任我国驻瑞典、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等数个国家的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中央军委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新版《耿飚回忆录》视频书,分上下两册,全书生动地再现了耿飚同志的成长经历和光辉一生,同时也多角度记录和反映了与他同时代的众多革命前辈们的艰苦奋斗历程,是一部内容饱满、有血有肉的个人回忆录,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很强的可读性。
    该书的内容由耿飚本人口述,他人负责记录整理,书稿的每一章节都经由耿飚亲自审核修改。书中的再版后记提到,新版的《耿飚回忆录》在成书的过程中,耿飚的夫人赵兰香回忆了与耿飚共同走过的风雨征程,耿飚的亲属子女在日常生活见闻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素材。
    以视频书的形式制作出版老一辈革命家著作尚属首次,此次再版的《耿飚回忆录》是数字出版升级的创新之作,全书通过二维码插配了30余个短视频,生动再现了耿飚同志的音容笑貌和诸多珍贵历史场景。不仅体现了人民出版社贯彻中央深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实现传统出版数字升级的要求和精神,更适应了“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此外,全书还插配近200幅耿飚同志的家藏相片,图文并茂。这些视频和图片,使本书不仅可读,而且可视、可听,从而增强了纸质书的亲和力与传播力,对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重温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峥嵘岁月、缅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将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