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回望故乡之路——朱乐耕陶艺展”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首展

2015-10-19 16:08
来源:中国名家新闻网
语音阅读



10月1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共同主办的“回望故乡之路——朱乐耕陶艺展”在江西景德镇陶瓷馆新馆隆重开幕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江西景德镇市长颜赣辉在开幕式上致辞,预祝本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并祝愿朱乐耕在艺术上取得更大成就,为推动陶瓷艺术大繁荣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陶瓷艺术设计大师、清华美院陶瓷艺术系教授张守智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陶艺家朱乐耕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陶艺家朱乐耕向江西景德镇市副市长熊皓等参观展览的嘉宾介绍展览作品的创作经历与艺术特色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陶艺家朱乐耕向参观展览的外国艺术家介绍作品《农耕时代》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新馆坐落在秀美的昌南湖畔,是国内最大的一座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3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向世人展示着中国陶瓷和千年瓷都的历史辉煌。“回望故乡之路——朱乐耕陶艺展”也是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后的首场展览,有力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陶瓷文化的盛世辉煌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珠山龙珠阁自古就是景德镇的象征,兴建于唐,始称聚珠亭,朝代更迭,几经兴毁,1925年重建,改称龙珠阁。自明代开始,该阁就是御器厂、御窑厂的代表性建筑,是明清官窑遗址。1987年龙珠阁重建,其周围地底下埋藏着无数宝贵的文物遗存,阁内珍藏有大批官瓷珍品及官窑史料,作为官窑遗址和现代官窑器研究成果展示场所,一直是中外陶瓷爱好者关注的地方,现已成为景德镇的城徽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10月1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共同主办的“回望故乡之路——朱乐耕陶艺展”在江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新馆展出。江西景德镇市长颜赣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陶瓷协会会长傅维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景德镇市常务副市长史文斌,景德镇文化局局长艾春龙,景德镇陶瓷学院书记郭杰忠,景德镇陶瓷学院副院长宁钢,陶瓷艺术设计大师、清华美院陶瓷艺术系教授张守智等领导及嘉宾出席。江西景德镇市副市长熊皓主持开幕式。
    “回望故乡之路——朱乐耕陶艺展”展出了朱乐耕各时期创作的陶瓷作品近50组,首次展出的早期作品和近日刚出窑的作品相辉呼应,既沉淀着景德镇的传统瓷器工艺文化,也跳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主流,向着当代和远方前行。而这条线索既梳理了朱乐耕的艺术生涯,同时也诉说着艺术家对故乡的独特情感:回望故乡,回望这座是故乡又非故乡的中国瓷器古城。
    江西景德镇市长颜赣辉代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向陶艺展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景德镇是闻名中外的世界瓷都,拥有精湛的陶瓷技艺和丰厚的陶瓷文化,陶瓷艺术领域人才辈出。作为喝着昌江水长大、成长于景德镇的杰出陶艺家,朱乐耕有力地弘扬和传播了景德镇陶瓷文化,景德镇也因为有众多像朱乐耕这样出色的陶艺家而绽放光芒。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在致辞中表示,朱乐耕深深扎根景德镇独特的陶瓷文化,准确把握世界陶瓷艺术发展方向,不断进行艺术创新,有力地弘扬和传播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致辞时说,朱乐耕是一位将景德镇陶瓷传统和陶瓷创新结合起来的一位重要代表,在美术界,朱乐耕的艺术不仅是属于陶瓷的,更是属于整个中国当代美术的时代建设,他把陶瓷从案头的作品向公共艺术发展,他把陶瓷里面重要的传统用当代人的智慧进行了语言价值的思考和提升,由此使得他的许多创作一方面联系着巨大的文化传统,拥有充沛雄浑的古法精神,另一方面充满陶瓷艺术语言系统的更新和创新。
    展览策展人张守智在致辞中讲到,景德镇是朱乐耕的家乡,这十几年来,他既离开了故乡又没有离开故乡,说他离开了家乡,是因为他到了北京,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说他没有离开家乡,是因为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在景德镇完成的。而展览取名为“回望故乡之路”的意味正寓意其中。
    朱乐耕在致辞中说:我虽然到北京工作了十几年,但我的工作室还在景德镇,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在景德镇用我的故乡的土、故乡的水、故乡的窑火烧制而成的。但为何还要将这次展览的名字叫做“回望故乡之路”,这是因为我从事陶艺创作以来,在中国的北京、上海、香港以及新加坡、韩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许多城市和国家举办过个人陶艺展,却从未在自己的家乡举办过个人陶艺展。这么多年来,我做过许多不同主题的个人陶艺展,但还从未做过一个回顾展,也从未展出过我早期的作品。这次展览之所以要叫做“回望归乡之路”,实际上是要回望我从故乡出发,一步一步的陶艺生涯之路。
    展览分为古彩瓷时期、综合装饰时期、颜色釉探索时期、环境陶艺时期、雕塑创作时期、釉上彩与颜色釉结合时期、红绿彩创作时期、陶艺环境再发展时期,共八个不同时期的陶艺作品。让观众们看到了朱乐耕的陶艺生涯是如何从故乡出发,经历了许多阶段的努力而发展到今天的整个过程。同时,同主题研讨会也在开幕式结束后举行,多位美术界和陶瓷界权威专家参与并发表讲话。
    景德镇市宣传部长汪建平,景德镇市人大副主任余乐明,景德镇政协副主席何炳钦,景德镇学院院长陈雨前,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中国文化人物》主编王保胜,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教授周国祯,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景德镇陶瓷馆馆长赵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王建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砚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陶艺工作室主任陈光辉,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康青,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陶艺系主任黄修林,湖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叶双贵,浙江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胡小军,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黑明、姜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时空》编辑康海林、赵倩,中国文化报理论版副主任杨晓华博士,中华文化艺术传播大使、著名陶瓷鉴赏家收藏家陈海波,景德镇研究生院院长陈丽萍,景德镇学院中国陶瓷艺术设计主任、教授王爱红,景德镇设计学院院长张亚林,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吕金泉,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博物馆馆长、教授邹晓松,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景德镇陶瓷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赵传玉,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黄胜,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曹春生、金文伟,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周思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如、刘远长、何叔水、黄买九、徐亚凤、杨曙华、吴锦华,景德镇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张学文、方复,中国陶瓷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立洪,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景德镇学院图书馆馆长、二级教授王安维,《陶瓷研究》杂志社副社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邱含,景德镇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方漫,景德镇学院陶瓷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二级教授刘升辉,江西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兼书记吴天麟,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饶晓晴,原景德镇艺术瓷厂美术研究所所长徐焕文,知名陶瓷艺术家龚循明,景德镇学院美术学院教授陆涛、程云,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毕德芳,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朱建安、朱文、徐硕,景德镇了了亭陈也君,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孙彤辉、柯禾耕,江西财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彭建斌等领导及嘉宾出席。
    朱乐耕牢牢扎根景德镇这片沃土,潜心钻研国内外陶瓷艺术发展规律和方向,创作了一大批融景德镇传统技艺与当代国际元素于一体,散发出鲜明时代气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精品,有力地弘扬和传播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积极贡献。
朱乐耕简介
    朱乐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待遇,第二届中华艺文奖得主,曾获文化部授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传承奖”。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陶艺展,并有四十余件作品获奖。曾在新加坡、韩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举办个人陶艺展,并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国家大剧院、上海美术馆等举办个人陶艺展。朱乐耕还多次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美国阿佛雷德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韩国弘益大学等许多国家的大学讲学。系列作品被韩国麦粒美术馆、韩国亚洲美术馆、韩国园光大学、中国美术馆、正大美术馆、历史博物馆、国务院紫光阁等国内外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