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Me·My王林旭超象水艺术惊艳威尼斯

2015-08-12 15:27
来源:中国名家新闻网
语音阅读



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民族文化宫副主任、国家民族画院院长王林旭(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冰与火》  王林旭作品 纸本综合材料 178cm×760cm  2014年



《共同的家园》  王林旭作品



《荷塘》 王林旭作品 纸本综合材料 136cm×408cm  2014年



《互动的世界》  王林旭作品



《西域印象》 王林旭作品  纸本综合材料 178cm×475cm  1998年



《岩爆》 王林旭作品  244cm×726cm 2008年



《混》 王林旭作品 纸本综合材料 244cm×726cm  2012年



《水韵》之一  王林旭作品 纸本综合材料 178cm×665cm  2011年



《水韵》之二  王林旭作品 纸本综合材料 136cm×408cm  1998年



《绚》 王林旭作品 纸本综合材料 136cm×408cm  2013年 



《混》 王林旭作品 纸本综合材料 244cm×726cm  2012年



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迎来了中国当代水墨系列作品《Me·My》王林旭超象艺术展,它不但增添了米兰世博会的文化内涵,而且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与弘扬,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新贡献(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名家新闻网(王冠冠)经2015米兰世博会组委会和第56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组委会推荐,由2015米兰世博会威尼斯水馆、国家民族画院主办的王林旭当代水墨系列作品《Me?My》艺术展于7月15日在米兰世博会威尼斯水馆正式开幕。近一个月来,展览接待了参加米兰世博会、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爱好者3万余人,《Me?My》超象艺术水系列作品惊艳了西方艺术世界,惊艳了威尼斯,引起了举世瞩目的关注。
    本次展出内容由11套作品的上百幅画板组成。展区设计达到了最引人瞩目的视觉条件:开阔、大气、醒目、典雅、画景相融。在“水是生命之源”的世博会主题下,王林旭超象艺术对水资源和地球生态的关注,符合世博会水馆展览主办方对展出内容的要求,很自然地唤起了广大观众的思想与艺术共鸣。
    期待·超象艺术结缘威尼斯
    水,对于地中海半岛上的意大利来说具有传统的文化象征意义。因此,2015米兰世博会的主题被确定为“水是滋养地球、生命的源泉”。 世博会为王林旭的作品《Me?My》提供的展示地点是水城威尼斯的一座圆形现代展览用建筑——水馆。对于一场以水为题的展览而言,水馆无疑具有最为突出的主题吻合度。威尼斯是马克.波罗的故乡,这座城市在中欧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地位,吸引了一大批世界艺术家前来水馆展示作品,王林旭的超象艺术品引人瞩目。他表示,这次威尼斯画展是践行 “一带一路,文化先行”方略的具体实践。他的超象艺术走到了欧洲,走到了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故乡,并得到欧洲主流知名艺术家、策展人、专家学者、艺术品投资商和收藏家的认可和赞许,深感荣幸称之“莫大的鼓舞和荣光”。
    在无形之中,意大利人在威尼斯水馆已经面对了来自中国的传统和当代的两大类艺术作品,他们要解析其间的艺术差异,决定自己的欣赏偏好。但王林旭的超象艺术作品显然在三个方面更符合世博会水馆展览主办方对展出内容的要求,也更容易受到世界各地观众的认可。第一、水是滋养地球、生命源泉,是米兰世博会的主题,水还是威尼斯水馆的展览主题。超象绘画是在水面画出来的现代水墨艺术,以爱护自然生态为创作立意,是水馆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亮点;第二、世博会是面向世界的国际型大展,水馆中的绘画作品自然要使用世界性的艺术语言,超象绘画符合这个要求;第三、半年多前超象艺术作品在联合国会议楼的东大厅上墙长期展陈。意中联合馆依据米兰世博会主办方的指示迅即展开行动,又有9套巨幅超象作品从中国赶运到威尼斯,加上已经陈展的两套作品,全部展出内容由11套作品的上百幅画板组成。为达到最佳展示效果,意中联合馆按照米兰世博会艺术总监兰佩洛的指示,赶制了一系列巨型木制展示台,材料使用原色的木制混合板,以烘托出与超象艺术的生态主题相呼应的大自然气息。展板的下部设半米高平台,以利于观众在拍摄作品或记录心得时摆放随身物品。照射画作的光源,则采用与展板近乎等高的系列柔光射灯组。如此的展区设计,加上暗光的大厅背景和在高置于展区之上的视频大屏幕上播放的超象艺术英文推介影片,意中联合国的展区在水馆中达到了最引人瞩目的视觉条件:开阔、大气、醒目、典雅、画景相融。意大利人为迎接超象艺术在威尼斯的展示,投入了比美国人还要多的精力。
    王林旭应展览的意方主办者之邀来到了威尼斯,和世博会艺术总监兰佩洛和威尼斯世博项目总经理兼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主席马泰兹先生就超象艺术的价值和国际化推广等问题进行了先期沟通。兰佩洛教授指出,超象艺术是世界艺术,既然它是世界性的,就不要强调它的家世出身,那样做容易使观众带着文化框框去观察它,建议将作品展定为“ Me?My 我的艺术,我的发现,我的感觉,我的艺术人生 ”,突出艺术家和艺术本体,这样更容易被欧洲人接受。因此,超象艺术展以一个罕见的长名在米兰世博会威尼斯水馆正式拉开帷幕。
亮相·超象艺术的精髓所在
    开幕式在威尼斯水馆的会议厅举行,气氛之热烈,观众对超象艺术兴趣之浓厚,意大利人对这一新艺术的体验和解析从整体上显得更为全面和深入。在“水是生命之源”的世博会主题下,超象艺术对水资源和地球生态的关注,很自然地唤起了广大观众的思想与艺术共鸣。
    王林旭在开幕式上和接受采访时深入浅出地将此次展出在威尼斯水馆的作品特点归结如下:
    第一是画法上的特殊性,它不是在西方的油画布上,也不是在东方传统的画案上画出来的,而是在水面上创造、创新出来的,作品紧扣了米兰世博会的“水”的主题,也吻合了欧洲人对水的感情。
    第二是超象艺术的无具象而有主题的特征。它以西方能够接受的图式展现了大自然生态的现状及困境,既折射出了后现代主义的人文价值取向,也反映出了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生态问题。
    第三是作品突出了水,展现了一种写水、用水、关注水的艺术,具有以水入题,以水为介,以水达意的特点,而水是国画之灵,墨是国画之魂。正所谓水无墨而不染,墨无水而不化,因而超象艺术是一次把本民族艺术之灵魂融入世界艺术的尝试,容易唤醒了人们对中国文化内涵的探究与欲望。
    第四是作品在立意上的包容性。奉献给世界的艺术品,一定是包容性的,要达到互补互通,水火相容的精神境界。作品告诉人们,水火既是对立的,又在生命之本这一点上具有共性,引申到人类在信仰和审美差异,其冲突也是可以化解的,途径就是相互理解、影响与合作。在超象作品中的冷热交织景象,展现的就是这种境界:不是突出对等和冲突,而是强调彼此走近和交融。
    超象艺术是感觉自然的艺术,要感觉自然,就要涉及人类间的关系。当今世界文化互动的重点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相互比较,而是共同创新。艺术家如果站在这个高度去思考和实践创新,新的路就能走通,作品就能超越了国家与民族边界,成为世界共享的艺术。
    开幕式当天下午,王林旭应邀前往第56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及建筑艺术展的总部,和双年展总策展人奥克维·恩威佐和总监保罗·巴拉特商讨了今后在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合作展出超象艺术作品的意向。在会谈中,恩威佐先生指出:500年前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罗丹对世界艺术创造做出了贡献,王林旭的超象艺术是继500年后自然关怀的生态美学价值与意义的普世价值后现代艺术的创造。超象艺术是世界艺术在现代创造中的又一重大贡献。超象艺术作品在威尼斯水馆的这次展出,是超象艺术走进欧洲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大事件。
关注·对超象艺术的高度赞赏
    《Me·My》超象水艺术作品在威尼斯水馆展出近一个月里,接待来自参加米兰世博会、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爱好者3万余人,超象绘画的世界共享性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地意大利又一次得到了验证。威尼斯水馆意中联合馆在展览开幕式前后,采集和汇总一批主办和参加这次展览人员的观点,从中已可以发现超象艺术惊艳意大利的原因所在。
世博威尼斯公司总裁米凯利斯说,在历史上人们一直借助于艺术寻找友谊,这也正是水城威尼斯的伟大之处,它不仅是一个经贸城市,也是一个世界艺术交流的中心,是不同民族共享世界文化成果的地方。威尼斯和中国在古代就在贸易往来的同时开始了对艺术审美的分享。王林旭的超象艺术和威尼斯这座城市有两个契合点,第一、它超越了东西方之间的审美隔阂,这也是威尼斯对待世界文化交流的态度;第二、水孕育了威尼斯的艺术审美,而水这一重要艺术元素在王林旭的作品之中有充分的表现。为此,我们由衷地欢迎超象艺术的到来。
    世博会威尼斯项目总经理、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主席朱塞佩·马泰兹先生说:当我看见王林旭先生的超象艺术作品时,我的感受可以用三个没想到来表述。第一、没想到这么好的当代艺术出自中国画家手笔,它让我们感觉到中国艺术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第二、没想到这一艺术的主题是关爱大自然,它让中西方文化找到了共振的频率;第三、没想到这一艺术的表现技法如此独特,是在水面上表现水与火相容,它令人信服地展现了艺术创新的空间无限性。在我看来,超象艺术来到意大利,是中意两家从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把西方文明带到中国开始的文化互动的一次精彩延伸,是中国文化对欧洲文化的一次反馈。从这次展览在当地引起的反响来看,这种反馈的效果非常积极。
    米兰世博会艺术总监兰佩洛说,超象绘画把当代艺术中的人文精神和生态美学中的环境意识结合在了一起,它用自然材料诠释自然主题的尝试,为当代艺术提供了新的经验,这是其一;艺术的至高境界是阐述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天和地成就了人类,而人类给了天和地什么?是利用,是污染。超象艺术启发人们重新思索这三者的关系,无疑是一种大境界的艺术,这是其二;超象艺术作品给观者留下了因人而异的感受空间,实现了视觉和感觉相统一的观赏效果,这是其三。王林旭先生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威尼斯世博会展馆的主题水有着密切关联。水在他的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我们在其中可以找到液体的流动感,联想到人和水的内在联系。米兰世博会的精神是促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超象绘画的追求,它涉及到环境保护、对抗污染、气候变化、沙漠化等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为了展现生态主题,王林旭先生使用了非常独特的绘画技巧,在古老的东方水墨画的基础上加入了自然材料,在绘画精神上融入了西方视觉艺术的经验。观赏这些大型作品,让你同时沉浸在一个个让人感动或震撼的故事里。尽管画面是非具象的,但是在这些画中,你可以意识到大自然的歌唱与呻吟,联想到世界的现实,也想到人类精神的归宿。我是搞建筑设计的,很长时间来一直在思考绘画艺术和建筑美学的结合。我想在征得王林旭先生同意后,在今后建筑外表的涉及中通过LED技术展现超象艺术。
在意中联合馆对观众感受的记录中,以下三段观后感具有突出的观点代表性。
    一位爱好艺术的意大利学生说,这次展出的超象绘画作品,让我看到波洛克艺术和康定斯基艺术的融合效应,尤其是作品《新富春山居图》带来的艺术气场让我感到人震惊。我最欣赏这些作品的地方是:当我置身于这场展览时,我分明感受到了一个艺术家面对世界未来的呼唤。画家从真实的自己出发,在阅读世间百态的经验功底之上,选择用一种最自由的作画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态度,他不是办了一场展览,也不是画了几幅作品,而是带来了一种畅想世界的新艺术模式。
    一位中年的意大利艺术教育家说,这些作品是“自由之像”,给人带来一种无限的、驰骋的生命力感受。其实,具象地描摹生活中所见并非难事,但那只是一种用画笔对自然表象的再现,是非主观的和被动的造象行为。对艺术家而言,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在创作中把这种心灵感悟转化为艺术的图式,这才是深刻而伟大的创造。而这是一条艰难的开拓之路,因为要达到“自由之像”并非易事,既要超越自然表象,也要超越了画家自我,达到一种广义上的对本我的认知。达到这种境界后,画家就获得了自由,他的思想就可以无限延展,他就可以在自由的空间里把自己对自然的印象呈现出来,表达出自然的本质。对自然的感受不是可触之物,它是大自然留在人心里的印记。要把心中的自然用艺术宣泄出来并非易事,没有对生命和自然的高度关注和深刻理解,没有艺术家的畅想自由,就很难做到这一点。而超象艺术达到了这种自由之境,所以它能把无限的想象,用水、彩、墨、纸尽情地表现出来。在我看来,超象没物象却有心象,无归属却有心属,它的色彩是一种感情之色,由自由之象和画家心灵世界结合而成。
    一位意大利女汉学家说,艺术发展到今天,表现技艺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绘画、装置、视频、照片、行为都可以成为表达方式。在当下的世界艺术大环境下,超象艺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从材料来看,这种画和中国的传统艺术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宣纸自不必说,作品中的水墨感和视觉布局,都体现出了传统中国画的风格。但画家又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鲜明的个体性格,还有一种超然的心境,他的创作没有明显的框架。我虽然不知道他作画的手段和空间是怎样的,但我想他在作画时应该带有道家的风格,他是带着一股气和一种意念,屏气凝神一气呵成的,这种静动相宜的创作状态和作品的效果密不可分,应该成为我们研究超象艺术生成过程的一个关注点。超象对西方人并不陌生,这个词在欧洲的心理学范畴经常会用到。比方说一个人抬头仰望星空,感受到了自己在宇宙面前的渺小,他心中就有了超象。我觉得超象可以给人带来向内和向外的两种感受,至于这种感受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和个人的心理性格有关。但王林旭的感受肯定是积极的,例如他表现雾霾的那副作品,我看后感到自己置身于霾中,被困得动弹不得。这时我就想,我和画家的感觉区别可能就在于,我在画境之内,而他却站在雾霾穹顶之上,以具有道家气质的心灵之眼在观察和思考着这个苍茫的世界。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我对《富春山居图》也很有兴趣。原画是一副非常有名的中国山水画,布局疏密有致,墨色浓淡并举,画面清秀典雅却又气度不凡。我不知道王林旭挑战这样的主题会不会承受到较多的挑剔。但我感觉到他在努力打破了原作的轻盈优雅,动用大色块和苍劲感劈开了原有的画风,成就了一个更贴近这个时代的富春山居图。他有世界忧患意识,你看他的标题:岩爆、霾、冰与火,混沌、工业时代……表达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人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面前的震撼性感受。否则《西域印象》为何如此曼妙飘渺?《水韵》之一和之二也是这样。为什么他能够在当今画坛走出一条新路呢?我以为,这在于他有深厚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积累,并努力跃出了当前的艺术语境,去寻找心灵中的希望所在。当他的这种努力和人类发展的应有前景相一致时,他的创新也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启示·走向世界的超象艺术
    这一艺术的创新过程,既是思考和试验的过程,也是全面吸收和借鉴外部艺术的过程。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王林旭的探索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而开放式的学习和交流,又使他能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天下,能在吸收传统艺术精华的同时,借助先进的文化思想去把握世界艺术的潮流走向,并能将促进人类精神和谐这一崇高的艺术目标确立为自己的创新方向。
    在对于世界艺术潮流走向的判断上,王林旭坚信世界艺术已经走过了文化比较时期,进入了一个相互借鉴和融入的全球性发展期。那么处于当代艺术领域核心区域之外的中国视觉艺术,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途径去融入世界潮流呢?前途不在于以固守传统为前提去独辟蹊径,也不在于通过全面效仿去追逐西方艺术的发展。中国艺术家的创新,重点在于为世界艺术的整体发展中尽可能多地注入中国的文化元素,以促进一种世界性的新绘画语言的形成,开辟出一个能够为来自于不同文化、种族、宗教的人们的艺术共享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中国人投入的成果越多,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也就越大。
从根本上说,超象艺术的成功经验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艺术精神的结合,即把中国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的哲理阐述,转换能为人人可以读懂和接受的世界性艺术阐述。这一点,以王林旭对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长期研学和比较为基础;
    第二、绘画语言的结合,即借助于具有鲜明自然属性的新型绘画材料,创造出能够融会不同视觉语言的新型技法、形象和风格。这一点以王林旭长期考察和感悟不同绘画艺术的经验为基础;
    第三、创新立意的高远。超象艺术的创意,不是模仿,不是追随,也不是用西方的绘画形式去展现一个新型主题,而是一举超出。用新型艺术激发新型时代意识,是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价值体现。王林旭把其创新立意于人类的集体共进,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面对地球生态现状与未来的大自然主题,这就准确地切合了世界整体性的利益关注,因而能使这一艺术不仅超越传统,而且超越现状,成为在当代艺术中具有启示和引领作用的重要成果。站在这种视野高度下的创新,加上前述两大创造特点的保证,超象艺术为世界所接纳并赞赏也就毫不奇怪了。
    同时,王林旭在由墨竹转向超象,从家乡走向世界的几十年奋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深厚的文化使命感、强烈的创新意愿、宽广的艺术视野、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和持之以恒的行动能力,都让人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艺术创新之路还将继续前伸。
    一方面,人们有理由期待超象艺术的继续发展,和进一步的国际推广,同时在材质、技法、作品保存、陈展形式等方面也将继续进步;
    另一方面,胸襟开阔、勤于探索、喜欢挑战的王林旭在今后会给世界艺术再带来何样新的惊喜,也是难以预测的。
    每一个成功者的道路都因其禀性和天赋的独到之处而无法复制,人们可以借鉴的是成功者的思路,而决定思路的首先是高度。一切艺术巨制都需要宏大的创作空间。如果你把这个空间确立为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是你的舞台。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