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4点,“塑魂鉴史——吴为山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塑魂鉴史——吴为山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展”开幕式现场(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向吴为山表示祝贺(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飙向吴为山主题雕塑展表示祝贺(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向吴为山主题雕塑展表示祝贺(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与吴为山亲切交流(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宣布展览开幕(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开幕式上致辞(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在开幕式上致辞(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在开幕式上致辞(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向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飙及海内外嘉宾讲解展览作品(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吴为山为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董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介绍展览雕塑作品(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向参观展览的海内外观众介绍吴为山的经典作品(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著名指挥家于海,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美协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丁杰,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介绍吴为山雕塑作品(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吴为山在开幕式现场接受媒体采访(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塑魂鉴史——吴为山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展”吸引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警示未来,珍爱和平。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表达对死难同胞的哀思,也为迎接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塑魂鉴史——吴为山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展”于12月9日下午4点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飙,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林智敏,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平,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董伟,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刘振起,全国政协教科文体卫副主任胡振民,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著名建筑大师、两院院士吴良镛等专家,来自国家各部委机关的代表,社会各有关团体的代表,各大院校以及艺术界的人士,来自韩国、英国、墨西哥、波兰等驻华大使馆的代表近2000人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及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分别致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张宝文宣布展览开幕。
2005年,吴为山应江苏省委、省政府邀请,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创作大型纪念雕塑。纪念雕塑由《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胜利之墙》四个部分组成。2007年12月13日落成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构成悲壮的历史巨章,大型雕塑《家破人亡》成为整个纪念馆的标志。
此次展览展出了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创作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之《家破人亡》和《逃难》等代表作品。
主题雕塑《家破人亡》高11.5米,表现被凌辱的母亲悲痛至极,无力地托着蒙难的儿子,愤怒地向天呼号,屈辱而不屈服的形象。她是千千万万受难家庭的代表,是受难祖国母亲的象征。造型似大写的“人”,赤足于大地,悲愤痉挛,向天控诉和呼号。该雕塑采用“大写意”的创作手法,让母体成为山河、成为巨石、成为丰碑,嶙峋而沧桑的躯干肌理,在视觉上予人以震撼。这尊落成后的标志性雕塑,正每天迎接来自国际国内的和平人士前来瞻仰,让人望而生悲,远离战争,共祈和平。本次展览展出了《家破人亡》的中稿原型(2.5米)以及大型室外雕塑(11.5米)的头部。
主题雕塑《逃难》共10组,21个人物,是作者饱含着热泪和激愤,感受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悲痛而倾情创作的。人物尺度近乎真人,他们中有妇女、儿童、老人,有知识份子、普通市民、僧人等。最为让人悲怜的是婴儿趴在死去母亲身上吮吸最后一滴奶的雕塑;最令人心酸的是年迈的儿子搀扶着八十岁的老母亲逃难的雕塑;最令人惊恐的是被日军强暴的少女为一洗清白而投井自尽的雕塑;最令人深思的是逃难僧人途中在死者干枯的尸体边停留,抹下其含冤的双目的雕塑……这21个人物,高低起伏,虚实错落,形成强烈的感情曲线,激扬沉郁、催人泪下。通过这些典型人物的塑造,将这段人类历史上的灾难和痛苦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警示世人不能忘记历史。本次展览展示了这十组经典的作品。
此次雕塑展,在首个国家公祭日之前举行,承载的意义更突出。吴为山所创作的这组雕塑,立足于人类历史的高度,将个人情感融入民族情感、人类情感进行创作,被誉为二次大战题材的史诗力作。著名建筑大师吴良镛院士赞道:“吴为山先生创作的《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的群雕,使拜谒者顿觉震撼。如以那组冷酷的高墙象征帷幕,将当时的人间浩劫展现在拜谒者眼前,仿佛又回到那悲惨世界。这里没有一点多余的笔墨,只是苦难同胞在野兽奴役下的恐惧悲号与死亡前的挣扎,展现了人类罕见的历史悲剧,是雕塑的史诗。”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认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题雕塑,是吴为山融个人情感体验与民族情感、人类普遍情感于一体,以独特的出人意料的大胆构思,以表现与再现、写实与写意协调统一的表现手法创作出的堪称我国当代最高艺术水平的为数不多的雕塑作品,它将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作品留给后世。”
这组群雕获住建部、文化部颁发的“新中国60周年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受到世界30多个国家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赞誉:“吴为山的雕塑表现了全人类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