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画语--马书林中国画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开幕
马书林与来自国外的艺术家探讨绘画创作技巧
马书林为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等领导嘉宾介绍参展作品
中国名家新闻网(王冠冠)8月3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书林画语--马书林中国画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开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定华,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吴长江,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等领导嘉宾参加开幕式并剪彩。
此次展览是马书林从艺35年来首次举办个人作品展,展览较为全面地展示了马书林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的创作历程,从工笔花鸟到写意戏曲人物等共计展出作品80余幅。对于观众,是一次较为全面地了解与欣赏马书林艺术的极好机会,对于他自己,则是一次阶段性的回顾与总结。
名家评论:
冯远(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锥管”写“钟灵”,作为文化命题,在马书林的水墨艺术中是其精神情感与审美取向最为自由与朴素的存在方式;是他以生命的个体形式和特殊话语诘问自我与探寻精神去路所作的尝试与努力。
《净》
林木(著名美术评论家):我看到马书林先生的戏曲人物时眼睛何以一亮的原因:他的作品完全突破了“戏曲人物”文人墨戏小品的套路,又在文人笔墨的基础上把戏曲人物画科的多种特征作了极致化的发挥,使戏曲人物得以在一个全新的格局上重新发展。
《京剧京腔》
尚辉(《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借助于戏曲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溯,马书林强化了写意水墨人物的语言假定性与虚拟性,并从这种艺术语言的假定性中进入了当代艺术的探索。他一方面将京剧人物的艺术形象进行视觉形式的整合,京剧人物的脸谱和服饰成为他形式构成的视觉符号,由此完全摆脱写实水墨人物的语言单一性;另一方面将中国画传统笔墨的写意精神融于他的视觉形式的表述中,从而为他的图式个性增添中国文化的内涵和意蕴。
《猫与瓦罐》
杜大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杜大凯马书林的京剧人物画面上文字所占的面积愈来愈大,他将文字当作画面的部分,将其合成团块,或疏或密地分布在画面上,与其人物一气,相互烘衬,遂亦形成马书林京剧人物的特征,丰富了画面的形式,至于文字的内容已经无关闳旨,较之文人画的画面签印题字已是另一番景象,他走在另一段历史的路上。
《春语硕》
艺术家简历
马书林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评委、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委会委员、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委会委员、北京文史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56年生于沈阳。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1998年任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兼附中校长、辽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4年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美术展览并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等机构收藏。出版画集《笔墨本无界-马书林画集》、《书林画戏》、《中国画名家经典—马书林》,摄影集《西藏游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