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天下收藏 >

弘扬丝路精神 收藏历史文化

2015-09-22 14:48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万金难买春颜色》 2012年 杨晓阳作品



《愚公家族》 185×170cm 1999年 杨晓阳作品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以此为发端,中国和各国人民筚路蓝缕,共同开辟了一条横贯欧亚、绵延万里的伟大商路。千百年来,丝绸之路给沿途各国人民带来了丝绸、瓷器、胡椒、香料等丰富的商品,同时也带来了和平与友谊。丝绸之路是沿途各国辉煌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共同见证。丝绸之路作为人文社会的交往平台,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各个国家之间形成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丝路精神。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的精神载体,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古丝绸之路雄奇瑰丽风景的生动写照。古丝绸之路是沿途各国人民共同走出来的,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是当代中国画界一代新画风的开拓者,是倡导“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理论的美术教育家,引领国家画院革故鼎新,为塑造国家美术形象作出了积极贡献。“丝绸之路”是杨晓阳一直关注的一个区域。在他看来,“丝绸之路”是一个历史概念、文化概念,在两千多年中,它的积淀是非常丰厚的。杨晓阳为北京八达岭中国长城博物馆绘制的长达64米的巨幅壁画《丝绸之路》(1993-1996),全景式地展现了汉唐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大场面,犹如一首浪漫的长诗,融会了汉赋的铺陈排比、唐诗的典丽高华和西域的奇情异采。杨晓阳早在1985年读研究生期间,就骑自行车到新疆采风四个半月,考察过龟兹壁画、敦煌壁画,辛苦积累了大量写生素材,后来不期然用在了《丝绸之路》西域风情的壁画创作当中。唐三彩的骏马、骆驼,衣冠贵胄,胡商、胡姬,龟兹乐舞,敦煌飞天,长安城宫阙,佛教宝塔,阿拉伯清真寺,罗马教堂……一一奔赴到画家笔下。《丝绸之路》画有四百多个人物,有的人物比真人还大;画面还有数百只动物以及数以百计的建筑,船只和道具。作品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文化圈穿插在一起,形成和平共处的融洽关系,推崇的是交流而非对抗的文明史观。
       杨晓阳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不断对“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进行访问和交流。基本走完了“丝绸之路”的全程。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宏伟战略之后,中国国家画院将“丝绸之路”作为重点项目优先启动,并已经组织多次大规模的采风活动。近期,国家画院还将汇聚这两年来的创作草图等相关资料,进行阶段性的成果展示,以促进互相学习、了解。从长安到罗马,团结沿线各国的艺术家,形成多方面的辐射和影响,进而为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分享到:
天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