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李梅:我塑造的那些杰出女性形象,她们给了我生命的滋养

2024-06-11 13:38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新闻视频



2024年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女性圆桌会议在海南博鳌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摄影报道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女性圆桌会议上发言



原联合国妇女国际论坛主席侣海林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颁发荣誉纪念奖杯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2024年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女性圆桌会议在海南博鳌举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与加拿大驻华大使梅倩琳、中国文联副主席迪丽娜尔·阿布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委员夏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林蓝、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关牧村、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东亚代表处主任奥嘉、陕西省康养产业协会会长崔荣华、中国民建上海市委社服委副主任姜永玉、国务院参事室高级研究员王一莉、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日本Joyful(久富)会长原田优美、世界女性企业联盟主席菊池千絵、Fortescue集团执行董事伊丽莎白∙盖恩斯等来自海内外的各界杰出女性代表出席,围绕“在历史大变革时代,如何发挥女性力量”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本次圆桌会议由原联合国妇女国际论坛主席侣海林主持。本次圆桌会议召集人、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社长王保胜出席。
       李梅在演讲中表示,在戏曲发展历史上,最初是没有女性参与的,舞台上所有的演员都是男性,也包括旦角。随着时代发展,戏曲舞台上出现了“坤角”,相当一部分女性扮演男性角色,比如在越剧、秦腔中都有。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传承数千年,可谓是活态的文物。秦腔舞台则是在20世纪初才有了女性的参与。
       在中国戏曲中,以女性为主角的剧目浩如烟海。戏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女性力量。如《赵五娘吃糠》中的孝敬父母;《三娘教子》《岳母刺字》中的家庭教育;《佘太君》《花木兰》中的家国情怀等。
       李梅11岁从艺,至今已经45年。她先后扮演了许多古典的、现代的女性形象,比如在中国中亚峰会上演出的文成公主;在法国巴黎演出的杨贵妃;非遗里的中国“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中的李慧娘;巾帼英雄穆桂英,商海弄潮儿刘姐,邻家大姐乔雪梅,献身西部教育的女教授孟冰茜,以及秦腔《生命的绿洲》中的治沙英雄何玉芳等。她说,我塑造的这些女性形象,她们都给我带来了生命的滋养。舞台上短短的两个小时,所能呈现的都是这个人物一生中最为激荡、最为光芒耀眼的时刻。我很幸运,我能在舞台上演绎不同女性的人生,也在她们身上吸取了养分和能量。
       李梅还谈到了2018年参加第八届巴黎中国传统戏剧节的情景。当时,她们参演的剧目是陕西的碗碗腔《杨贵妃》。碗碗腔本身在陕西也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剧种,《杨贵妃》所讲的是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在巴黎的演出现场,不仅没有任何扩音设备,连舞台上的背景也是简单的黑色。但即便如此,《杨贵妃》还是打动了巴黎的观众,一位老人看着看着就流下了眼泪。李梅说,这就是戏曲艺术的力量。
       中国戏曲是“角儿”的艺术。但作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管理者,李梅走出了别样的艺术人生。她曾获第13届和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表演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被授予“新时代中国戏剧领军人才”称号。但是,作为管理者我们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演艺生涯,而要更多地关注戏曲行业的发展。李梅表示,我在从艺三十年的时候,考虑的是怎样保持自身艺术长青;到了从艺四十年的时候,我更多考虑的则是如何保持戏曲艺术的生生不息。所以,我们策划实施了“薪火相传 名家传艺”系列传承活动。
       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当代人的生活相联系,走进当代人的生活,在当代发挥积极作用。2024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的今朝瑰丽,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成功出圈,让全球华人都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恢宏气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40多名演员,有幸参与了这场演出,他们用激昂的秦声秦韵唱出了三秦人民的耿直豪爽、慷慨热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演讲的最后,李梅还向在座的嘉宾们发出了真诚的邀约。她说,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有着周秦汉唐的历史风韵,也是梨园发祥地。欢迎各位来我的家乡陕西西安做客,吃泡馍,听秦腔。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