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别报道
新闻资讯
名家资库
名家访谈
视频新闻
世界之窗
文化广角
天下收藏
在线杂志
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报道
>
百年匠心 五代传承 朱府铜艺再铸辉煌
2023-09-11 15:00
来源:中国名家新闻网
语音阅读
朱炳仁设计创作的铜壁画作品《万泉归海》,现收藏于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摄影报道
朱炳仁设计创作的铜壁画作品《清香自远》,高10米、宽5米,现收藏于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
朱炳仁设计创作的大型铜雕作品《春风化雨》,高8.8米,宽5.8米,现收藏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朱炳仁大师与创作团队交流创作过程
朱炳仁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作的《春风化雨》铜雕作品铭牌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为杭州G20峰会主会场主大厅深化制作的铜雕工艺,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完美融入到现代建筑的氛围中
杭州G20峰会会议中心主会场铜门、铜顶,铜光闪烁,熠熠生辉
朱炳仁为G20杭州峰会时期接待各国元首的下榻处之一西溪宾馆创作的铜壁画《蒹葭泛月》(上)
朱炳仁为G20杭州峰会时期接待各国元首的下榻处之一西溪宾馆创作的铜壁画《火柿映波》(下)
朱炳仁在G20杭州峰会主会场给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华侨和专家讲解主厅内的铜雕艺术
上合青岛峰会主会场
朱炳仁大师为金砖厦门峰会主会场黄河厅深化制作的铜装饰,流光溢彩、富有创造性
朱炳仁大师为厦门金砖峰会会场凤凰厅深化制作的铜装饰,典雅大气、赏心悦目
朱炳仁大师为金砖厦门峰会主会场鼓浪厅制作的铜雕,古朴厚重、巧夺天工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
在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青铜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中,铜器可以说是与中国文化相伴相随的。朱炳仁出身于浙江绍兴望族,是朱府铜艺的第四代传人。
朱府铜艺发源于绍兴,始创于清同治十三年(1875年),距今已有147年的历史。朱府铜艺第一代朱雨相,他带着三弟朱庆润开了间“朱府义大铜铺”,铺前长袍,坊后短打,一件件精美铜器在炉火中面世,“朱家工、嫁女铜”,方圆百里的铜家什都出自这里。兄弟俩不仅精于铜艺,而且文采出众,朱庆润的书法更是意态奇逸、备受推崇。他的行书楹联,至今还镌刻在浙江绍兴上虞区的曹娥庙双桧亭内。
朱府铜艺传到第二代朱宝堂手里,他与佛教结缘,经常为寺庙书写楹联匾额,也为寺庙铸打铜法器。
成年后的朱炳仁经常回忆:“小时候,我常和小伙伴们在铜铺玩耍,看着大人们在熔炉旁敲敲打打。”后因时局动荡,铜材紧缺,朱家无铜可做。朱炳仁7岁时就随父亲举家迁往杭州,这个以铜艺为生的家族,被迫放弃了铜艺营生。
朱府铜艺第三代传人朱德源在书法上造诣颇深,杭州的灵隐寺、净寺、龙井寺、岳庙以及全国著名城市景区都有他的书法匾牌。他虽开启了杭州第一家个体书画社“朱德源书画社”, 但恢复朱府铜艺的辉煌才是他一生最大的心愿。
朱炳仁从小随父亲练习书法,学习传统文化,似在冥冥之中为将来朱府铜艺的光大做准备。直到改革开放初期,随着铜市场的开放,这个朱府铜艺的第四代传人,终于看到了重拾铜艺的希望。看准公司开张都要“挂牌”的商机,朱炳仁和他的兄弟就从做铜字、铜牌开始,用锻铜制作书法铜字,开启了朱府铜艺的重振之路。
凭着对铜的特殊感情和悟性,他很快在铜艺领域崭露头角,他的铜制品迅速向装饰、建筑等行业蔓延、渗透……杭州雷峰塔、桂林铜塔、峨眉山金顶、北京人民大会堂香港回归铜雕门、上海金茂大厦铜装饰等。此后十几年,他将传统铜雕与书、画、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逐渐发展形成了新的铜艺术体系。如今,以“朱炳仁铜雕”为核心的“铜雕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朱军岷是朱府铜艺第五代传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90年,朱军岷从杭州一所高校毕业后被分配公职。此时,他看到父亲一人挑起家族铜艺复兴的重担,作为儿子应该站出来帮助父亲。他果断地放弃了“铁饭碗”,决定接过父亲的衣钵。他从艰苦的基本功开始练起,浮雕、绘画、锻打……后来,又到北京大学学习哲学、宗教。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朱军岷的技艺日渐精进,对工匠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他深知,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只有让铜艺走向现代、回归生活,这门古老的行当才能有所发展。2008 年,他以“让铜回家”为理念,创立品牌“朱炳仁·铜”,联结现代设计和古典传承,探索非遗铜雕的更多发展空间。
文化巨匠坚守“以铜立业” 传承“以书立世”
在普陀山上,一座座气势雄伟、雕刻精美的殿宇和牌坊,为“海天佛国”增添了一道道美景。而一幅幅由书法名家题写的匾额和楹联,则为其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就在这些书法名家中,有一对父子,他们就是朱德源、朱炳仁。
在位于龙湾岗巅的南海观音功德厅内,有这样一幅铜联:“海天驾慈航,相现莲花千层浪;佛国留胜迹,手执法轮万象春”,字形平和工整,清俊秀雅,正是朱德源的手笔。
在另一座著名的牌坊——妙庄古道牌坊上,有一幅至简而深蕴佛理禅机的楹联:“妙理三乘古道古来是觉道,庄严六时苦心苦行尽佛心”,这正是由朱炳仁所题写,与牌坊上传印法师、文怀沙、叶小文的匾联同光。
此外,在普陀的精华所在——紫竹林风景区内大自在殿上的匾额,也为朱炳仁所书。纵观整个书法史,我们发现“父子书家”不胜枚举,如“二王”、“二米”、“二文”等等,这些父子书法家们为传承二千年的中国书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朱家人来说,铜与书,不可分。朱府铜艺第一代朱庆润的行书楹联,至今还镌刻在上虞曹娥庙双桧亭内:“绝妙碑辞,慧业千秋名不枯; 长禋江表,人生百行孝为先”,与于右任、熊希龄手书的楹联、大匾比邻并肩。
2018年5月,朱炳仁在杭州举办“源否”云水墨艺术展,展览名为“源否”,正源自父亲朱德源。“父亲是我从事艺术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艺术之‘源’。”很多人都不知道,就是这位喜欢泡饭、油条、白腐乳的老人,在上世纪80年代做了一件让人“陶醉”的望情,在“公”字当头的年代,开了杭州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私营画社——“朱德源书画社”。
作为“熔铜艺术”创始人,每当提到熔铜艺术的诞生时,朱炳仁总会介绍道:“很多人不知道,我是先有‘云墨’,后有‘熔铜’,看似谲异,实出同源。”而父亲的书画社,便成了朱炳仁熔铜艺术的创作之“源”、灵感之“源”。
受父亲影响,朱炳仁自幼随父亲学书习字,心摹手追。经过几十年的磨炼,他继承了父亲开放俊朗、遒美健秀的风格。朱炳仁书法,各体皆工,隶行均为所长。平日他师法古人,以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家为基,融于笔端,冶于一炉。在五十知天命之际,他转而研习简帛。朱炳仁简帛体于稳健中见率意,于虚实中显灵动,他师古不泥古,聚墨成形中勇于通变,自成一格。
2013年,朱炳仁的书画作品在卢浮宫展出。连续十几年,他还为《人民日报》海外版题写年度关键词。此外,在吉林延边汪清普门寺观音殿、上海玉佛寺、杭州梦栖小镇等地,也都有他题写的匾额。他的书法、字画,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博物馆、北京人民大会堂、西泠印社等均有收藏。
朱府历经百年变迁,传承与发展始终是维系非遗铜雕艺术的根本。“以铜立业,以书立世”,这条祖传的家训,朱炳仁遵循至今。
关注世界遗产保护 提出大运河“零保护”概念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之一,也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2014年,经过8年漫长的申遗之路,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9年4月,朱炳仁登上央视《开讲啦》,和主持人撒贝宁一起揭秘为运河申遗的幕后故事。
十七年前,三位平均年龄达77岁的老人,他们用近十年时间完成了一个宏伟的目标,推动中国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他们就是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城市规划专家郑孝燮和铜雕艺术大师朱炳仁。
时间回到2005年12月中旬,彼时,朱炳仁想在大运河上修建铜桥的计划“流产”不久。81岁的古文物专家罗哲文与89岁的古建筑专家郑孝燮到杭州开会。朱炳仁在前去探望时,将此遗憾告诉二老。
“郑老告诉我,铜桥建不成,还可以搭另一座通向运河申遗的‘桥’,把大运河的风貌展示给世界。”此前,罗哲文、郑孝燮等学者就一直努力推动大运河申遗,从小就居住在运河边的朱炳仁当即就被这一想法吸引。
“由于大运河属于‘活着的遗产’,至今仍在使用中,当时各界对其申遗争议很大。”朱炳仁说,为凝聚共识,三人起草《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信》,寄给大运河沿线18座城市的市长,从此拉开大运河申遗的序幕,三人也因此被称为“运河三老”。
公开信寄出后,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块石子,掀起了人们关注运河保护的热潮。据统计,2006年相比2005年,媒体关于运河的报道量增加了至少20倍。尤其是沿运河的城市对运河关注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
在2006年全国“两会”上,时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刘枫领衔58名全国政协委员响应“运河三老”的呼吁,草拟了一份影响深远的“大运河申遗提案”。随即,由国家文物局牵头联合运河沿线35个城市共同参与大运河资源调查工作,从而拉开了我国保护大运河的大幕。当年6月,大运河升格为全国文保单位,短短半年后,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2006年与2007年,“运河三老”随全国政协考察团两次考察大运河全程。2014年6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最终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在大运河的保护与发展上,如何保持京杭大运河的整体风貌,确保沿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古老的运河焕发新的青春与活力,这个问题一直是朱炳仁关注的重点。
大运河的文化是多元的,对大运河的保护也应该是多元的。朱炳仁提出的“零保护”概念是多元保护中的一元,与其他的多种保护方式可以共存,可以互补。“零保护”概念可以分为三类:零干预保护、零使用保护及零发展保护。很多东西当我们还没达成共识时,先给它留下来,不争论,把这篇文章留给比我们更聪明的后代去做。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最近更新
容铁:入古出新水墨光晕,在交流互鉴中绽放时代光
第70届东洋书艺展—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
“意像·东方”——徐里油画艺术作品展在日本东京开
96岁田华获颁“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秦腔现代剧《生命的绿洲》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再获
希腊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
伊朗约克歇·洛斯塔姆
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典藏大家艺术精品
推荐艺术家
热门推荐
【全程直播回放】“第70届东洋书艺展—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开幕式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为推动中日友好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由东洋书道艺术学会主办,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共同主...
第70届东洋书艺展—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隆重开幕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正值《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缔结45周年。为推动中日友好...
吴江浩大使亲切会见容铁一行并对“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给予高度评价(独家)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12月5日,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在大使馆亲切会见正在日本东京举办“第70届东洋书艺展——喜...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