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全程直播】“新时代三部曲”泰腔现代剧《楷模村》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隆重上演

2023-07-12 17:47
来源:中国名家新闻网
语音阅读
观看现场直播请点击》〉》
"新时代三部曲"泰腔现代剧《楷模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文化人物网等海内外【全程直播】
开播时间:2023-07-12 19:30



7月11日至12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排的“新时代三部曲”之大型秦腔现代剧《楷模村》精彩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报道



大型秦腔现代剧《楷模村》是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剧目”、陕西省委宣传部2022年度重大文化精品项目、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重点选题项目



大型秦腔现代剧《楷模村》以陕北绥德郝家桥村为原型,艺术再现了从“陕甘宁边区农村楷模”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生动实践和深刻变化,反映了党带领基层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精神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作排演这部作品,旨在赓续中国共产党在基层乡村绵延流淌的红色血脉,弘扬乡村楷模精神力量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与时代同步伐,着眼当代生活,观照当代人的情感与审美,展现新时代发展成果、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



该剧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小青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二度“白玉兰主角奖”获得者李军梅,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赵杨武,国家一级演员曹普超、王宏义等联合主演



“新时代三部曲”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传承和弘扬乡村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一次成功实践,丰富了地方戏曲艺术宝库,延续乃至创造着秦腔、眉户、碗碗腔等古老剧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7月12日晚的演出还将通过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文化人物网、文化人物网、中国名家新闻网、腾讯网、中国网、中搜网、新浪网、哔哩哔哩等多家媒体平台进行全球直播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7月11日至12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排的“新时代三部曲”之大型秦腔现代剧《楷模村》精彩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此次进京演出,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彰显文艺工作者的担当,展现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意气风发、昂扬奋进的新面貌,向首都观众展现陕西新时代舞台艺术创作最新成果。
       大型秦腔现代剧《楷模村》以陕北绥德郝家桥村为原型,艺术再现了从“陕甘宁边区农村楷模”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陕北乡村,跨越时代变迁、走上致富之路的生动实践和深刻变化,反映了党带领基层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精神。该剧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剧目”、陕西省委宣传部2022年度重大文化精品项目、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重点选题项目,也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传承和弘扬乡村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一次成功实践,聚焦山乡巨变主题、立足农村社会现实,唱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嘹亮赞歌。
       把脉宏大主题,聚焦现实性,是时代画卷与历史视野的统一。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中国广大乡村正发生着历史性变革。在这史无前例的进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抒写、为时代讴歌。抗战时期,在绥德地委的领导下,郝家桥村村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号召,广泛开展民主政治、乡村改造、发展生产、拥党拥军等抗日救国活动,特别是在大生产运动中表现突出,1944年被誉为绥德分区的“农村楷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新时代的郝家桥村从过去的光荣中走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紧跟时代步伐,最终赢得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创造了新时代的新荣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作排演这部作品,旨在赓续中国共产党在基层乡村绵延流淌的红色血脉,弘扬乡村楷模精神力量,回望党带领农村基层群众打赢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历程,凝聚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奋进力量。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作为“新时代三部曲”的出品人,她领衔主演了其中的《骄杨之恋》和《生命的绿洲》,她表示,新编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既要让观众爱看,又能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就要做到守正创新,“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坚守戏曲的本体性,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与时代同步伐,着眼当代生活,观照当代人的情感与审美,展现新时代发展成果、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
       李梅介绍,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作演出了《杏花村》《留下真情》等,进入新时期创作的《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路遥的世界》,再到 “新时代三部曲”《骄杨之恋》《楷模村》《生命的绿洲》等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丰富了地方戏曲艺术宝库,延续乃至创造着秦腔、眉户、碗碗腔等古老剧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