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韩玉臣、杨飞云太行山采风写生为农民塑像向劳动者致敬

2023-06-21 16:08
来源:中国名家新闻网
语音阅读


6月1日至1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院荣誉教授韩玉臣与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名誉主任、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等来到山西黎城太行山采风写生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报道



韩玉臣与杨飞云在太行山采风写生,用画笔为农民塑像向劳动者致敬



韩玉臣写生作品



杨飞云写生作品



韩玉臣写生作品



杨飞云写生作品



韩玉臣与杨飞云在写生作品前交流



杨飞云写生作品



写生期间,韩玉臣与杨飞云围绕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如何通过展览在更大空间传播艺术、对明年全国美展的展望等主题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艺术对话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6月1日至1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院荣誉教授韩玉臣与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名誉主任、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等来到山西黎城太行山采风写生,用画笔为农民塑像,用油彩为劳动讴歌。
       写生作为搜集素材,提高造型能力的重要方法,为许多艺术家所重视。韩玉臣和杨飞云都出生于1954年,他们的成长经历虽然不同,但他们的艺术成就却与写生密不可分。韩玉臣创作的油画《月夜》,是在写生的基础上再现拉煤的农民在寒冷冬季露宿街头的场景;而杨飞云创作的油画《迎来送往》也是有感于铁路女信号员午夜指挥车辆的辛苦,通过反复写生绘就。而且他们都认为,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深入生活,运用写生的手段抓住感人的瞬间。
       韩玉臣生长在太行山脚下的邯郸,曾数十次进太行山写生。这次写生的地点选在了景色幽美、民风淳朴的谷维坪村,这里也是八路军一二九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韩玉臣曾四次来此写生,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6月1日,当韩玉臣和杨飞云一行进村后,不仅受到当地村民的热情欢迎,更有不少人主动上门要求当模特。
       韩玉臣对太行山农民的性格特征、生活习俗、劳作方式都十分熟悉。杨飞云坚持写生数十年,对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和色彩处理,有很多独到之处,在模特动态、服饰搭配、场景选择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两个油画家的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经过认真比较,选的模特无论是生活经历、面部形象,还是服饰道具,都具有典型性。
       养蜂人常建龙,常年随花季遍走大江南北,少不了风餐露宿,不但身体健壮,而且肤色黑紫。为了使其个性符号更加突出,韩玉臣和杨飞云还一起到其家中,帮他挑选更符合其生活经历的服装。
       年近80的村民“王连长”,虽然个子低矮,腿脚不够利落,但他年轻时曾担任过村民兵连长,所以性格豪爽,好说爱笑。画“王连长”时,杨飞云有意识地把场景选在逆光的葡萄树下,用透亮的绿色来反衬他的形象,用手拄拐棍诠释他的羸弱。韩玉臣则紧紧抓住“王连长”爱笑的生动表情,着重刻画,使之有了呼之欲出的亲切感。
       生活在太行山区的妇女,肩负劳作和扶老携幼的双重责任,养成了勤劳、坚毅、韧忍的性格。66岁的李老太太,虽然身体瘦弱,但她每天不仅坚持打理农活,还耐心地照看老人和孙子。杨飞云用两天时间完成的一幅写生,不仅将其外形表现得惟妙惟肖,还通过其深红色上衣和大红色围裙,揭示了老人乐观积极的精神世界。
       人称“瘦孩”的张忠贤,紫红的肤色与灰白的头发形成鲜明对比。他除种地外,还负有护林员的重任,是韩玉臣两度画过的老模特。进村不久,杨飞云就相中了他,临画时又觉的他头发过长,专门叮嘱其理发,以便更有精神。因为是老朋友,韩玉臣在写生时,通过对其大眼凝视、神态端庄的面部表情刻画,再现了太行农民的时代风貌。
       除上述几个人物外,手扶锄头的申毛孩、吸烟思考的刘虎龙、坐在长条板凳上的岳永妹等模特的动态和道具安排,看似简单平常,但认真揣摩却透着神韵和内涵。
       作为成熟艺术家,韩玉臣和杨飞云在写生的过程中,主动与对象进行交谈,悉心听取他们讲村里的见闻趣事,讲生活的喜怒哀乐,讲身边的家长里短,有时还学着当地口音同他们开玩笑,唱乡村小调,整个写生期间,始终洋溢着欢笑。
       写生期间,韩玉臣还与杨飞云利用晚上时间,围绕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如何通过展览在更大空间传播艺术、对明年全国美展的展望等主题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艺术对话。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