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两会文化人物谈国是(按姓氏笔画排序)

2022-10-11 19:21
来源:未知
语音阅读

 
 “一带一路”建设应该文化先行
王林旭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民族画院院长
 
       如果说经贸合作是手牵手,那么文化交流就是心连心。“一带一路”的建设,既是中国经济对外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应该文化先行。中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传统文化的丰厚资源不等于现实影响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识和评价,归根结底还是由中国的现代文化决定的,因此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和现代文化的对外传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发挥美术的审美教育和社会服务功能
卢禹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
 
       在漫长的文明进程和演变中逐步沉淀下来的包括思想、习惯、价值等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风骨和民族精神,其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是中华民族的标识,也是中华儿女实现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源头与动力。中国美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表达中国文化精神的最形象、最有审美感染力的载体。因此,有必要在持续深入发掘、探究和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融入时代、人民和生活的丰富的视觉表现形式,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教育和社会服务功能,加强美术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提升市民人文素质将决定城市化的高度和质量
田黎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
 
       提升市民人文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中国城市化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提升新市民和原住市民的人文素质,将决定城市化的高度和质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认为从审美和美术的角度,很多问题应该处理得更好,这就和民众的人文素质有关。应该从幼儿,从每一个人抓起,从自我做起,使大家都来重视审美的问题。这样社会各阶层在发展中,就会形成具有人文内涵的审美品质,当人们的审美达到了一个“品”的层面,就会很有意义。要做好这一切,还是要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开始。(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艺术创作要激发人心向善
冯  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
 
       文化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品格,“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艺术家的深度、高度,都能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理想追求和担当意识的艺术家,作品理应体现民族性、艺术性、思想性和时代性。今天的艺术家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但如何在创作中保持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如何坚持向上、向美、向善?如何以艺术创作激励时代进步?艺术家要时刻问自己。艺术创作要激发人心向善,而艺术教育不仅要传授“技”,更要传授“道”。在任何艺术创作中,还有远比色彩、线条、形式和技法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作品的精神——作品内容的精神和艺术家的人格精神。(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激励专业艺术人才向基层流动
冯  巩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艺工作者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就是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艺术院校每年培养了大量的艺术艺术专业人才,但真正走向艺术舞台的却凤毛麟角。是不是在艺术人才的配置上,也进行一次“供给侧改革”,来“去库存”“补短板”,让这些专业人才在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中建功立业。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文艺工作者只有在为w人民群众服务中才能绽放青春。建议从政府层面上出台政策,激励专业艺术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贫困地区倾斜。(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做文化应该细水长流、水滴石穿
巩汉林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
 
       做文化应该细水长流、水滴石穿。中国电影向外传播相对较少,大部分国产电影的市场仅限于国内。成龙委员的电影带有国际性,传播很广泛,国际声誉也很高,好莱坞都认他,奥斯卡给了他终身成就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有一种工匠精神,这些年,没有做别的,就做这一件事。而且,他的电影形象是健康的、向上的、积极的、勇敢的,幽默的,他的电影有独到的符号,在向外传播方面,真正体现了文化自信。国产电影走出去,首先得有向外传播的能力,其次是向外传播什么文化。现在我们的电影抄袭的比较多,既看不到独到的东西,拍得也没人家的好,那传播的意义就不大。(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电影人只要努力就会走得更好
成  龙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更多的大片进来,对我们来说压力很大,但是我觉得这个压力是好的。因为这个压力令我们电影人更努力、拍更好的片子。如果只是我们关门拍自己电影没有竞争的话,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票房成果。今天回到中国市场,拍中国文化的东西,那我们怎么“走出去”,有时候蛮难的。人家的片子进来,我们有更多的机会看到人家的片子,学了他们的东西,也希望所有中国的观众去支持我们国产片,让我们有更多的钱拍国产片,让我们有更多的钱请特技人员、科技、机器,甚至邀请外国的团队帮助我们。我相信这个压力对我们是好的,我相信更多的大片进来,会让我们更进步。(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吕章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和软实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博物馆上。比如,人们到了法国,一定要看卢浮宫;到了英国,要看大英博物馆;到了美国,要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可谓博大精深。博物馆在提升民族文化水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家博物馆的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应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称。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自己的每一次介绍都不容有失。(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文化的强大,首先要“文化自信”
朱乐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任何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要有文化的强大作为基础。而文化的强大,首先要“文化自信”,“自信”的基础在于“自觉”,“自觉”就是要认清自己文化中的优秀传统,自觉地学习和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中国文化走向强大的必由之路。只有具有自信,我们才会去重新认识、发掘或者去自觉地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是传承,另一方面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出具有中国原创性的当代艺术。中国的当代艺术要避免两种现象,一种是传统保守没有创新性的艺术,另一种是完全学西方的艺术,对自己民族优秀的传统视而不见,缺乏文化自信。(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艺术家必须要扎根中国大地
许  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艺术家必须要扎根中国大地。现在有一个词叫“深扎”,就是深入扎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一定要深扎社会大地,那是非常辽阔丰富的沃土,我们要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基层。从两方面汲取养料。换句话说要顶天立地,顶传统文化之天,立足当代生活的大地。才可能做好,具有真正的文化自信,敢攀高峰,锻造创造中国当代文化的高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展现与传统相符、与国力相称的文化形象。需要造就与使命相关,与未来相连的文化新人。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让中国的艺术在代代青少年心中开花,在世界艺坛的高峰上开花。(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改革教育方式和模式,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
李  翔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创造力是国家民族相互较量的最后标杆,人的创造力与教育紧密相关,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目标离不开教育改革的支持。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过于重视考试和知识灌输,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存在厌学问题,近视、多动、叛逆等问题层出不穷。教育的方向和改革模式要以是否能培养出创造力的人才为导向。只有改革现行的教育方式和模式,才能培养出大量的有创造力的人才。广大青年朋友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护自己的兴趣。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它们,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创造性、创新性的国家,成为创造大国,而不是模仿大国和制造大国。(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典藏活化,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
吴为山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
 
       经典文艺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及智慧,反映了民族的品格和时代的特征,刻载着艺术家的追求和探索的历程。就美术而言,大量的经典贮存在美术馆、博物馆的库房里,要发挥经典的作用,首先要梳理,其次要活化。典藏活化,要让“养在深闺人未识”和藏在“冷库”里的艺术品重见天日,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作为国家美术馆,不仅要弘扬经典,推动当代艺术创作走向世界,更要把公共艺术教育做成提高全民艺术素质的重要活动,让所有的观众在参观展览、接受美的熏陶的时候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和对文化更深刻的理解。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民族精神的深沉力量和艺术家的神妙创造以不同形式的公共教育活动分享于大众。(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落到实处
杨晓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文化的发展与大国地位不相符合。近年来,国家从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入手,强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序幕已经拉开。特别是最近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里面提到了很多具体项目,比如古村落的保护,民间艺术抢救,中医传承,不但方向明确,而且便于操作。要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落到实处,要有时间表。文化传承不仅要落在纸上,还要有具体行动。中国艺术家要心怀天下,把自己和天地、民族、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发展战略。(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让残疾青少年活得更有尊严
邰丽华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
 
      残疾人无障碍不仅仅是硬件设施上的无障碍,更多的是要扎根于他们的思想人生价值观,现在残疾青少年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里需要文化的滋养,让他们生活得更快乐,更有尊严。有良好的教育才可以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品格,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更好地树立一个人的社会价值观,特别是青少年的残疾孩子,他们也有这一方面的需求。但是很多小城市硬件设施、文化服务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无法满足青少年残疾群体的文化需求。因此,社会要更多的关注基层残疾孩子,让他们受到更好的文化教育服务。(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以增强文化自信意识推动中国文化建设
范迪安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在增强文化自信的意识上,要加深对文化自信重要性的理解,尤其注重对优秀的文化传统采取切实的方法,进行新的研究,把文化传统中优秀的部分加以弘扬。在培养未来艺术家摇篮的美术学府建设上,要加强中国自身的艺术传统、美术传统的研究,把相关的经验、思想理论、具体的方法、形式等方面编纂成教学内容,助推培养新一代的美术家。同时应将民族美术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进行大力传播,以美术的传播、艺术的传播让整个社会聚焦出一种新的文化认知,使得大家一起在美学的修养、艺术的修养中增进文化自信的意识,从而来夯实整个社会文化自信的基底。(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大力推进新疆基层公共文化建设
迪丽娜尔·阿不都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
 
       新疆文化发展近年来有一定的成绩,但是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要求。文化也出“生产力”,新疆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还很薄弱,文化机构经费匮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任务艰巨,市场开放不平衡,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新疆文化发展问题不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或单纯区域文化发展的问题,而是国家文化总体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强新疆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扶持力度,使新疆地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安全,促进新疆地区长治久安,进而提升国家对外文化话语权。我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祥和、文明、富裕。(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
孟广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京剧艺术家
 
      一个民族的发展,不单是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强大的文化力量。而这种文化力量的壮大,首先来自对自己民族精神家园的坚守,它是民族灵魂所在。京剧不仅是传统的艺术也是时代的艺术,应该拥有更多的青年观众。作为演员,就要在继承老前辈宝藏的基础上,进行恰到好处的改动。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需要从包罗万象的艺术土壤和丰富的生活土壤中汲取营养,需要在文化上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艺术家总要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就像岩浆迸发和动物反刍,在对传统艺术的回味中,寻找新的升华。(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真正发挥文艺评论的重要作用
夏  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
 
      文艺评论需要有理论的支撑,更需要关注现实生活、紧贴艺术实践、介入艺术现场。真正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实现物质生活的丰富,也包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涌现了不少好作品,但总体来讲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和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需要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作品;需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文艺作品靠人来生产,所以需要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美术工作者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

徐  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美术工作者更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描绘时代、讴歌英模、表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回馈人民。美术工作者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将艺术融入人民、贴近生活,做到心中有人民,笔下有担当,用更多展现时代风采、讴歌美好生活、蕴含家国情怀的精品力作,努力推进中国美术事业从高原迈向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艺术与生活,就像生命和水的关系
奚美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别人看到,在你塑造的角色里,有一种文化涵养所赋予的魅力。艺术与生活,就像生命和水的关系,没有了水的滋养,生命是会枯竭的。我们经常说艺术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因为艺术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艺术家要去动脑筋去研究。艺术家要不断地把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潜移默化地演绎到角色身上去。所以演员自身一定要保持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态度,要有一种文化自觉、艺术自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接近生活。中国梦是亿万中国人共同的梦想。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要为实现这个艺术繁荣的中国梦、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推广传统文化不是盲目的,要因地制宜
盛小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
 
      文艺工作者担负着寓教于乐的职责,能在无形中影响社会,更要求德艺双馨。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都在不自觉中进行创新,只要现代观众喜欢的文艺形式,一定有创新因素在内。而推广传统文化不是盲目的,要因地制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苏式园林听评弹是非常有意境的,但是放在黄土高坡就缺少了相应的氛围。传统文化的推广离不开文化土壤的支持。江苏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业界应当通过与校方合作的形式,让年轻人有机会欣赏精品传统文化。大量的年轻人第一次欣赏精品作品会被传统文化吸引、产生兴趣,自然达到传统文化修养的提升。(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民间文化确是中华文化的“命根子”
 潘鲁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传统文化既包含国学典籍等“经典文化”,也包括作为生活方式的“民间文化”。如果说前者主要通过典籍阐释形成思想体系,那么后者则是文化生成的基础和土壤。古老的儿歌、民谣,尽管并不艰深,却是藏在每个人灵魂深处的文化记忆。它是活灵活现的,就像外婆讲的故事、母亲唱的童谣,是心灵深处的乡愁。传统工艺样式和技艺如何充分融入当代生活,并得到传承和延续,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精彩的创意设计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焕发新的生机,既可以成为时尚产业的一部分、成为制造业人文工艺的增值部分,也可以以当代艺术的形态出现,重新建构审美、文化、生活之间的联系。(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责任编辑:赵建华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