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中国并非不能干涉别国内政

2012-01-16 13:16
来源:新华网
语音阅读
    国际格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出现新的变化趋势,并对国际规范、国际组织、国际思潮都产生了影响。2012年这种趋势会更加强劲。

    单极格局明显弱化

    冷战后美国一超独大的单极格局明显弱化,大国综合实力结构正向两极化发展。中美综合实力差距缩小,同时两国与其他大国的实力差距在扩大。2011年中国GDP预计为美国的45%。今后十年,如果中国经济保持年均增长8.5%,而美国经济增长达不到3.8%,就意味着双方绝对经济规模差距要缩小。而今后10年,美中与其他大国的经济规模差距都将是拉大趋势。目前和今后5年只有美国和中国的国防开支能维持在千亿美元水平之上,其他大国都难以达到千亿水平。因此从物质实力角度分析,目前一超多强的实力格局开始向“两超多强”演变,多极化的潜在可能性越来越小。

    战略关系方面,美国的单极格局有所加强。奥巴马纠正了小布什时期的单边主义政策,使得美国在巩固传统盟友战略关系和拓展新盟友方面取得了新成果。以美国为轴心的日法德印战略友好关系得到提升。美国的巧实力外交战略和中国的不结盟政策,使得中国和俄罗斯缺少足够的战略盟友以改变美国主导的单极政治战略格局。目前,唯一能改变这种政治战略格局的力量是中国,也就是如果中俄建立正式同盟关系,则可为一极向两极的转变提供机会,否则两极和多极的可能都难出现。

    干涉内政规范化

    发展中国家开始制定和实践干涉内政的规范。今年12月拉美加勒比33国通过了《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执行章程》,其中包括“保卫民主和宪法秩序”的条款,做出了成员国要干预军事政变国家的规定。今年3月,拥有22个会员国的阿拉伯联盟要求西方大国在利比亚建立禁飞区,以支持反政府力量。今年11月,针对叙利亚政府暴力镇压国内反对派的政策,阿盟开除了叙利亚,12月开始对叙利亚进行经济制裁。中国同意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利比亚的决议,并对阿盟开除叙利亚表示理解。

    干涉内政和不干涉内政的国际规范有共存的趋势。许多人以为世界上只有不干涉内政的国际规范,没有干涉内政的国际规范。其实不然,干涉内政的国际规范古来有之,而且长期是主导的国际规范。在26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葵丘之盟,就制定了干涉内政的条约,规定缔约国不可更换嫡子,不可以妾为妻,不得允妇人参政。不干涉内政的国际规范始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联合国成立后逐渐演化成为主导性国际规范。两极化的趋势,意味着单个霸权国的世界主导作用下降,这给地区组织留出干预地区事务的权力空间,因此发展中地区大国和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地区组织开始填补权力真空,这使干涉内政的规范出现新的发展势头。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形成干涉内政和不干涉内政两种规范并行的国际体系。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自决两种对立的国际规范就一直并存,成为民族国家的国际实践原则。

    国际组织空谈化

    国际组织管理世界事务的能力下降。国际组织是仅次于国家的第二重要行为体。二战结束后的国际组织,基本上都遵行了领导成员终身制的原则,即无论国家实力对比发生什么变化,国际组织的领导成员不改变。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员不变,世界银行总裁只由美国人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只由欧洲人担任。在大国实力结构发生变化的条件下,领导者终身制造成国际组织领导国的责权不平衡。领导国没有能力提供领导,有能力的国家不承担领导责任,从而使国际组织无力为维护国际秩序和促进国际合作提供领导力量。冷战时期,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使用否决权的频率高于冷战之后。从一极格局向两极格局转变的过程,可能会伴随否决权使用频率的上升。

    由于国际组织在各种危机中只能空谈,起不到成员国预期的作用,建立新机构解决危机的策略就流行起来。例如,当G8解决不了全球经济问题时,就成立了G20。面对开展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困难,先后建立了APEC、10+1、10+3、10+8。伴随国际机构扩散的现象是国际峰会数量增加,会议达成的宣言越来越长。其原因是国际机制缺乏治理效力,于是出现以量充质的现象。这种以量充质的结果是,每次重复达成促进合作的共识,但没有后续落实共识和推进合作的行动。国际机构日益向表达不同见解而非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

    公平正义社会思潮化

    公平原则与自由原则竞争。冷战结束后,自由主义成为主流的国际政治思潮。然而,近来自由主义的主导地位开始受到公平主义思想的挑战。美欧因失去贸易优势,开始提倡公平贸易的合理性,而避谈自由贸易的优越性。面临全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压力,新兴经济体国家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这是一种公平的减排原则,国家要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承担不同的负责。发展中国家集体更是从历史责任角度提出公平的减排标准。发达国家提前进行工业化,以往60年以17%的人口排放了70%的二氧化碳,而发展中国家的83%人口只排放了30%。因此,发展中国家应比发达国家排放得多,才是公平的。公平是通过差别原则体现的,而自由是以平等竞争体现的。

    正义的要求开始挑战经济发展要求的国际主导地位。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能力已经大大超越人类的消费需求,出现全球性的产能过剩。然而,由于分配不合理,因此贫困与温饱问题仍解决不了。全球化提高人类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剧了两极分化,于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出现民众对社会正义的要求比经济发展要求更强烈的现象。随着民众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对社会不正义的现象越来越不能容忍。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运动、欧洲抗议紧缩政策活动、俄罗斯抗议选举舞弊活动,都体现出民众对实现社会正义比经济发展更渴求。国际格局两极化的趋势正在弱化美国的国际主导地位,同时使以自由平等竞争为核心的美国传统意识形态在国内外受到公平和正义思想的挑战。

    国际体系演变时而缓慢时而急剧。国际体系由行为体、格局和规范三要素构成,其中任何一者的变化都具有推动国际格局演化的作用。当前格局两极化,干涉内政规范化,国际机构空谈化都意味着我国面临的国际体系正在变化。这种体系变化还伴随了公平正义思潮社会化的趋势。故此,我国外交也面临着如何与时俱进才能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的问题。《诗经》的“周虽旧朝,其命维新”,其意是周朝能延续几百年靠的是不断革新。《礼记》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说,政策的改革创新最好是经常的和连续的。如果我们认为,以往30多年我国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来源于不断的政策改革,那么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我国的外交工作。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