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源部情报局上个月底公布了一组数据,基本可以确定美国2011年将成为石油产品净出口国,结束长达62年石油产品净进口国的历史,对于世界能源消耗第一大国,这一转身意义深远。而从原油进口来看,2011年更是美国进一步减少中东石油依赖度的一年,美国的原油供应进一步收缩在从加拿大到南美洲的“月牙形”区域内。受这一区域“自由贸易”平台的助力,美国更能在条件便利、供应稳定又不破坏原油进口多元化结构的情况下获得石油。
自上世纪60年代起,欧美事实上一直在调整“中东石油依赖症”,欧洲在“环欧洲”圈上找石油,以俄罗斯、挪威、北海及北非为节点,构建了比较稳定的原油供应系统,而美国也逐渐回缩,把主要供应源圈定在加拿大和墨西哥及委内瑞拉。随着加拿大开采油砂技术的进步,加拿大储量惊人的油砂将会成为美国最稳定和最放心的石油供应源。
而从美国本土石油资源来看,美国也同俄罗斯、沙特、中国等国一样,均为产油大国。美国本土石油储量大,但很大一部分作为“战略石油储备”,并未急于开采,如同世界最大稀土矿美国的芒廷帕斯矿一样,封闭着等到不得不开采的那一天。随着技术进步,美国现在转而大举开采页岩油。
从2010年始,美国对外石油依存度下降到49%,处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50%之下,反而一些缺乏石油资源的新兴大国,如中国,因国内石油资源耗竭、能源需求量上升等因素,对外石油依存度突破“警戒线”,达54.8%,预计到2015年上升到“极度危险”的65%。
中东石油越来越呈现出“亚洲属性”,中东石油的大买家是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等国。除了石油交易结算等衍生金融利益,美国还在坐收其利之外,中东对于美国而言,恐只剩下中东传统石油输出大国沦为美国军火重要市场这一层利益关联。中东的石油,已经不能对美国经济造成“实质损害”,冷战时期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言的“谁控制了中东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随着石油版图的重绘,已经不再成立。
全球石油版图的重构,深深影响着今天的中东局势。美国对中东石油“可有可无”的举重若轻,使得美国在中东有了“经济制裁、石油禁运、战争”等多种冒险行为选项,不必囿于石油供应安全而投鼠忌器。2011年见证了美国对盟友穆巴拉克的抛弃,也见证了美国放任利比亚紧张局势升级,最后大动干戈。假如中东今天之剧烈变动,乃是美国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的谋略布局所预见的结局,那么,这一布局应是美国采取实质步骤,从减少对中东石油依赖那一刻开始。美国目前所处的位置是,完全可以放任中东风潮不断吹紧,进一步鼓动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及阿盟对叙利亚的打压,也可以减少阻止或不再劝阻以色列对伊朗采取军事打击行动。伊朗战争爆发后可预期的后果,就是霍尔木兹海峡被彻底封锁,东亚陷入石油灾难,但美欧未必遭受油价上涨的深度冲击。中国、日本等在国际市场寻找替代石油供应,有可能推高其他区域的原油价格,但假如日本凭其可支持数月的原油战略储备,而暂缓参与哄抢石油行动,那么,中东乱局最终深度影响的是亚洲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
石油本身就是政治。美国石油版图重构之手法,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均是国家安全的一堂课。石油供应的“负距离原则”,就是指明“远水不解近渴”的平常道理。稳住并扩大周边石油供应源,比盲目地远涉重洋勘探成本高昂的能源,经济及石油安全上是有利得多。中国也完全可以通过从西伯利亚到南海的这一“月牙形”地带,做足区域性石油篇章。假如5年后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上升到60%,却更多系在中东的裤腰带上,那么一旦这腰带被美国解开,中国就得承受提着裤子跑路的风险。
price of viagra
viagra order online
can i buy viagra online
generic viagra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