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一个大国不可能找不到自己的归属

2011-10-27 11:29
来源: 人民日报
语音阅读
    “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始终无法认定自己的归属。”基于这样一个判断,西方对俄罗斯未来选择的担心始终没有消除。当有可能再度出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提出“欧亚联盟”设想时,西方媒体惊呼这是“对西方的挑战”,称“一场新的争夺民心的战争正在原苏联各共和国打响,西方有丢失这些国家民心的危险”。

    西方的反应充满意识形态色彩。冷嘲热讽,表面上是针对普京个人,实则是对俄罗斯政治制度的质疑。在一些人看来,普京不应再有出任总统的机会,否则就是“苏联帝国的复辟”。这种先入为主贴标签式的评判,可谓司空见惯。

    让西方超越自身局限,更加平和地审视有别于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不现实的。西方不会丢掉自己的标尺,偏执、极度实用主义与理性公允是两条永远走不到一起的平行线。

    冷静观察,人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西方的复杂心态:在普京这位政治强人的领导下,俄罗斯大概不会出现西方希望看到的变革。

    西方当然不愿意看到一个同其拧着干的俄罗斯,假如俄罗斯不能顺从西方的安排,“北极熊”最好还是偏居一隅,或者干脆进入“冬眠”状态。

    现在的问题是,俄罗斯非但没有“冬眠”的迹象,反而变得更加活跃——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自己的主张,对原苏联地区地缘政治安排有自己的设想,在联合国安理会投出反对票……

    俄罗斯的变革理应沿着符合本国国情的路径延伸。在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上,俄罗斯是吃过苦头的。俄罗斯不会重走苏联老路,也不大可能按照西方的预想演进。西方的担心,折射了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情愿。

    要实现民族复兴,俄罗斯的确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俄罗斯经济仍有脆弱的一面,受过于依赖能源、人口负增长和行政效率不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难题只有通过深层变革才能解决,宏大的变革首先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

    俄罗斯人的心态有偏于保守的一面,对外部世界有较强的疑虑。消化这些历史传统的负资产,需要与时俱进地文化建设,也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一个大国的地位不可能只靠能源来确立。关乎未来的历史性抉择摆在俄罗斯面前,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等。

    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俄罗斯的有效参与;构建更加均衡的世界格局,需要俄罗斯更加开放的气度。一个大国不可能找不到自己的归属。在国际舞台上,俄罗斯注定要继续发挥独特而又举足轻重的作用。(钟声)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