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破垄断才能终结出租车业乱象

2011-10-26 10:5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语音阅读
    据国务院法制办网站消息,交通运输部《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24日起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11月25日。征求意见稿规定,国家对出租汽车驾驶员实行从业资格制度,拟从事出租汽车客运服务的驾驶人员,应当申请参加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

    出租车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其文明程度影响着公众对这个城市的整体印象。然而,出租车行业又因部分司机的素质不够高,绕路、拒载、话语不文明等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老百姓颇有异议。如今,交通运输部拟通过从业资格管理,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儿来提高驾驶员素质,用心虽苦,但恐怕作用有限。

    实际上,正如很多网友的跟帖所言,重庆、浙江、吉林等很多地方,早已经实行出租车司机准入,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做了很多年。但实际效果如何呢?以笔者长春生活的经验,司机还是那个司机,素质还是那个素质。另外,虽然人们崇尚知识,但似乎没有证据表明学历高“素质”就一定高。所以,征求意见稿中出租车司机需“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规定,看来不仅不合理,甚至涉嫌歧视。

    出租车素质难以提高的问题在哪里?10月23日CCTV《朝闻天下》栏目播出《聚焦打车难》节目给我们了答案。记者调查显示,北京打车难成为常态,一名出租司机称基本上所有司机每天都拒载两到三个客人,而另一名司机主动对记者说出租车拒载是正常现象,不拒载倒不正常了。一方面是拒载的正常,另一方面公众对此无可奈何,也就说明了,消费者与生产者(司机)不符合市场的供需关系。所以,要想提高提高司机素质,不是提高门槛,而是放开门槛,让出租车行业真正市场化。试想,竞争激烈后,出租车司机还能对消费者这样的“上帝”使脸色吗?

    出租车司机素质困局,源于城市管理部门拍卖出租车运营权,只面向出租车公司,且数额有限,而不面向个人。这样便导致几大出租车公司垄断了出租车运营权,出租车公司制约着司机,而原本的供需两方的消费者处于空位的状态。众所周知,在这个问题上,出租车司机相对于出租车公司是弱者——苦累收入不高是各地出租车司机的“共性”;而相对于乘客,出租车司机则又是强者——因为数量有限,“一车难求”。所以,出租车司机绕路、拒载等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根子在市场需求失衡上,而非单纯的“素质”问题。

    治理出租车行业乱象,提高司机准入门槛,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恐怕还不是抓到点子上,打破垄断,允许更多的个人和公司参与市场有序竞争,才是治本之策。(刘义杰)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