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盛小云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文化圆桌并发表演讲

2021-05-12 10:24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2021年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文化圆桌在海南博鳌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王保胜/摄影报道



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盛小云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文化圆桌上发表演讲




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盛小云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文化圆桌并发表演讲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2021年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文化圆桌在海南博鳌举行,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盛小云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冯远、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博鳌亚洲论坛特别代表王林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兰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力、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韩玉臣、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郭选昌雕塑艺术馆馆长郭选昌、上海新冠文化艺术馆馆长李新华、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文化政策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周昌新、中国艺术研究研究院文学艺术院院长朱乐耕、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方李莉、中国茶文化研究著名学者傅天龙、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马菁汝等来自各界的代表就“文化强国建设与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本次圆桌会议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夫人、原联合国妇女国际论坛主席侣海林主持。
       盛小云在演讲中表示,我们国家,尤其是十八以来,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把文化强国建设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来抓,由此可见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曲艺事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去年10月份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上,参评节目430个,涵盖116个南北曲种,节目报送数量为历届牡丹奖之最。一批优秀作品和个人摘得大奖,展现出近年来中国曲艺事业发展所取得的喜人成果。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是苏州享誉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在“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上,中篇苏州弹词《军嫂》等获节目奖;中篇苏州评弹《钱学森》等获文学奖。
       我出身评弹世家,不仅对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倾注了自己的心血,而且深切感受到,在新的时代,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艺术瑰宝,我们责任重大,也责无旁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文化观念和社会形态都发生了巨大改变的时候,古老的传统曲艺艺术如何跟上时代?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吸引青年人的关注?我认为,这一切都离不开守正创新。
       “新”是我在艺术创作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传统曲艺艺术的发展需要多条腿走路,研究拓展观众群体,分类定制适合的作品和形式;更需要遵循艺术的自身规律,在守正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加上多元化的展示手段,这样才能让传统艺术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为了吸引年轻人对曲艺的关注,近年来我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在牡丹奖颁奖晚会上,苏州评弹说唱《幸福苏州人》与rap、街舞等流行文化元素结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创新不是第一次了。2018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曲艺说唱《看今朝》反响强烈,受到广大观众的热议和媒体的关注。“苏州弹词”和“陕北说书”这两个地域特色鲜明而人文风格迥异的南北曲种进行了大胆的跨界融合和改革创新。这个看似全新的节目,其实几乎是两种曲艺原汁原味的呈现,苏州评弹使用琵琶,陕北说书用的是大三弦,自弹自唱,一南一北,一刚一柔,粗犷伴着娇美,黄土高坡相对小桥流水。只是表演形式上有所突破,让人称“半截观音”的评弹演员站起来、动起来;让一贯坐唱的陕北哥们活起来、跳起来,遥相呼应,生动活泼。苏州评弹和陕北说书对唱,南腔串入北调,别致的编排组合、强烈的反差表现、创新的形式内容,不光征服了苏州评弹的老粉丝,也惊艳了全国更多的年轻观众。一时间这两种曲艺形式为很多人所知道,而且想进一步探究这两种曲艺的特点和内涵,这是我们这个节目最成功的地方。
       我们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功夫去吸引青年观众对曲艺的关注和兴趣呢?其实,传统艺术的传承不仅在创作、表演等艺术本体方面,观众也同样需要传承,这种传承同样需要花费精力仔细研究。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年轻人并不是不喜欢传统艺术,只是你离他们太远,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前,流行文化遍地开花,但要接触传统艺术却不是随时随地,所以,要让年轻人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美,必须得主动走近他们,用他们熟悉的形式和媒介作为桥梁,并为其量身定制一些作品。让他们有机会感受到曲艺的美,进而感兴趣、形成共鸣,再进而成为曲艺艺术的观众,这就是传统艺术“就”青年。当然,不管什么形式的创新都在尊重曲艺艺术本身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此外,中华传统艺术博大精深,弘扬传承是根本,这就要从“娃娃”抓起,将传统文化进校园落到实处并长期化,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中华民族艺术的熏陶。经过这些年的培育和努力,现在苏州评弹已蜚声海内外,人们来到这座古城,除了观赏园林、游览名胜,可能就会走进茶馆或书场,听上一曲苏州评弹,品尝一杯碧螺春茶,否则,您的旅游安排绝非完美。不断有新的观众,我们曲艺工作者才能有土壤,才能在这片土壤上使艺术不断精进、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新时代给曲艺工作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增强体力、脑力、笔力、脚力,发扬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让曲艺之花在新时代开得更加娇艳。
 
       监制丨黄健
       策划丨马斌
       记者丨冯海兵 苏晴
       制作丨马将平 张东立
 
 
责任编辑:张彦、刘升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