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人物画家古锦其
《备冬草》96×180cm 国画 2020年 古锦其作品
《盖新房》240×240cm 国画 2011年 古锦其作品
《河源汉子》 96×180 国画 1999年 古锦其作品
古锦其在西藏采风写生
《荒原之魂》270×180cm 国画 2004年 古锦其作品
《家》180×96cm 国画 2015年 古锦其作品
《祈福》国画97×180cm 国画 2009年 古锦其作品
古锦其在西藏采风写生
《守候》69×138cm 国画 2013年 古锦其作品
《听经》138×138cm 国画 2015年 古锦其作品
《午后时光》 96×180cm 国画 2013年 古锦其作品
古锦其在西藏采风写生
《心诚则灵》69×138cm 国画 2017年 古锦其作品
《央金拉姆的心愿》国画 69×138cm 2012年 古锦其作品
《远方在呼唤》300×145cm 国画 2017年 古锦其作品
《扎西的愿景》69×138cm 国画 2015年 古锦其作品
古锦其在西藏采风写生
《转经》414×238cm 国画 2017年 古锦其作品
《草原春色》 69×138cm 国画 2015年 古锦其作品
《转场》 365×145cm 国画 2011年 古锦其作品
古锦其在西藏采风写生与藏族群众亲切交流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中国水墨人物画家古锦其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原珠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珠海画院院长,现珠海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珠海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珠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1995年至2018年,出版有《西部人物头像》《青藏记忆》《当代美术经典——古锦其》《塔什库尔干印象》《当代中青年人物画代表人物——古锦其》《当代中国艺术经典——古锦其》《一线大家·当代中国画高端收藏——古锦其》等画册十多种。
情系高原的“拼命三郎”
古锦其是我九十年代就认识的老朋友,但他比我年轻很多,今年才五十多岁。从珠海市文广新局局长的位置退到二线当调研员也已经七年了。
过去,他在行政管理岗位上,工作非常繁忙,但一直坚持创作。我为他写的第一篇文章就叫“挤出来的光阴,搏出来的画”。如今,十年过去了!“光阴”如闪电般飞逝!哪容得你去挤,真是连挤的时间都没有了。怪不得齐白石老先生想要“长绳系日”!
近些年,古锦其少开许多会,少看许多文件,也少了许多应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必在下班之后就挤时间了。但他依然是“拼命三郎”,紧追着时间跑。至今,他跑到青藏高原已达三十三次,每年春、冬都要去。尽管有被三条藏獒扑倒、差点丢了性命的经历,仍然痴心不改,壮烈地向前走着。南人北相的他,只有到了雪域高原,才精神焕发,浑身来劲;只有身处藏族同胞之中,在纯朴美丽的姑娘面前,在英勇粗犷雄健的汉子面前,才眼睛发亮。激动兴奋伴随着创作灵感油然而生。正是这种沉浸在生活之中产生的强烈创作欲望驱使着古锦其每次回到珠海立即投入创作,画出一幅幅充满激情,洋溢着浓郁藏区生活气息的作品,十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许多重要的学术性全国作品展览,成为我国表现藏族题材美术队伍中的一员主要干将。
经过长期地深入生活,从真切的感受中酝酿、发酵并进入创作实践,再从作品的经验体会重新回到生活中去检验、体察、对比,再深入,为此反复轮回。古锦其终于找到一条自己踏出来的艺术道路。他运用一种最适合自己,又最能表达自己,最能显示雪域高原人文情怀的艺术语言。由此锤炼出艺术的成熟。
我们看古锦其的作品:从“远方的呼唤”开始,到“转经”、“转场”、“信民”、“丰年”、“祈福”、“看法事”、“盖新房”、“河源汉子”等到“央金拉姆的心愿”等等作品,画面都以非常浓重饱满的笔墨来构筑起整幅画面的主体造型,犹如搭建起一座房子坚实厚重的钢筋一般,使薄薄的宣纸却承载着超常的沉重份量,它从形式上对应着青藏高原皑皑白雪覆盖下行走着的群群黑石头般的牦牛、静卧的帐篷、劳作的壮汉、笨重的工具······。辽阔、博大、神秘、狂野、原始、沉重,无比清澈、透亮而刺目的蓝天白云、或是狂风暴雪要把一切全荡涤干净的神力,从零下几十度到能灼伤肌肤的太阳,仿佛世上一切滋味都可以从中获得、又瞬间消失,很难想象,若运用轻盈灵动的笔墨如何能表现出青藏高原这般意境。从珠江三角洲水乡走出来的古锦其算是背叛了岭南画风的明丽秀美,弃甘甜而进苦涩。当然,他秉承着岭南画派追求的真善美、表现生活的创作理念。运用写实手法对藏民形象作非常严谨、深入细致、真实而生动的刻画,使一个个赋予强烈鲜明个性的形象活灵活现的扑面而来,宛如大家可以同古锦其一起分享一杯原汁原味甘甜温润的酥油茶。
中国水墨人物画时至今日,正在十字路口。纵观许多中国画展,其中山水、花鸟作品从数量到质量通常都优于人物画作品。而人物画作品之中,绝大部分又是工笔人物画。水墨写意人物画作寥寥无几,且水平也较粗劣。业内普遍感受到水墨写意人物的危机,前景可谓不好也。个中原因甚多,不过,主要一点,这是这些年来,包括美术教育在内,对传统的学习,对手艺的认知,对基本功的锤炼,对中国画艺术需要厚积薄发的长期性和人性缺乏思想准备。而往往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省心省力、走捷径、图舒服等有关。真难得有坚守这块阵地,踏踏实实地磨砺自己的。古锦其可谓其中之一,他书法底子很好,多年担当珠海市书协领导,他一向刻苦学习基本功,画大量速写、写生,提升手头功夫,最近又创作一批生动自然清新的藏区生活小品画,这是对其大幅作品的补充和战术训练。量变会引发质变,画家一生,唯有大大小小长期不间断地作出大量的画,才能悟到中国绘画的真谛。由此,愿与古锦其共勉。(作者:谢志高,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著名画家)
锦其的金矿
具悠悠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人物画,早期发展只追求形似。至两汉,当一味追求形已不为艺术家所满足时,淮南王刘安发出了"君形者亡矣"的批评。在人物画日趋昌隆的魏晋南北朝,东晋名家顾恺之首个提出人物画造型“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迁想妙得”的主张,与唐代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及历代绘画理论如“缘物寄情”“物我交融”“意在笔先”等融为一体,经历代画家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形成了“写意”“写性”“写心”的艺术观,从此奠定中国人物画理论的基础。
以徐悲鸿和蒋兆和为代表的人物画派,融中西方绘画技法于一炉,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作为徐悲鸿新写实主义绘画体系的重要人物,蒋兆和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架构出全新的笔墨。他的代表作《流民图》,以中国人物画坛前所未有的宏大和悲壮,表现了对战争的拒绝与愤怒,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在世界画坛确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水墨人物画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形写形,只追求突出笔墨情趣;一类既讲究笔墨,更追求形神兼备。然而,当检索中国画的历史长河时却不难发现,中国的水墨人物画,其实大多停留在简单的线条与平面的描蓦上。即便是近现代的中国画,表现大场面的人物画作也十分鲜见。如果有明显创新的人物画出现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也仅仅是近10多年来才渐有所见。
对于早谙绘事的古锦其来说,选择中国水墨画作为人物画创作的追求目标,其实是走了一条非常难行的路。但几十年走过来,他却收获颇丰。个中原因,是他走得十分坚定与执着。
锦其当过老师,公职人员,甚至在珠海特区的文化局和文联当过领导。无论金钱与地位多具吸引力,但中国画依然是他的至爱。无论白天黑夜,早晚晨昏,锦其百忙中总是抽空苦心钻研,在舞笔弄墨的同时,更喜博古览今。但在当下,怎样才能画出好的水墨人物画,锦其曾经一度迷惘过,在题材的选择上苦苦寻觅了许多年。
终于,他遇见了西藏。
遥远的山,迷茫的路,飘洒的雨和雪。曾经多少个年头中的许多次,锦其一如朝圣者般虔诚,向着那片高海拔的极地,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一步一攀登。踏雪山,过草原,入藏区,以一个艺术家敏锐的目光,触摸了眼前的雪山、草地、牧民与牦牛。在那方天地间,锦其真切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无间的关系。极地里的每一片色彩,雪山上的每一根线条,藏民们的每一个眼神,都让他激动不已,记忆深刻。
面对一张白纸,画家以饱满的创作情绪或是死水静泓般的漠然,画出来的作品绝然两样。九十年代中页,锦其描写西藏的首幅创作《心诚则灵》,便诞生在一种不可自抑的激情中。之后他一发不可收,一批批锁定读者目光的藏区题材作品相继面世,如《守候》、《虔诚者》等等,笔墨收放自如,黑白布局得当,在艺术技巧上均达到一定高度。
在我国,以西藏题材为主的画家不在少数,却因走马观花而抓不到西藏最内在、最深刻、最典型和最本质的要素,因此画作常流于肤浅的也有人在。而锦其的水墨人物画,大多将目光投放在草原牧场,并用长篇小说创作中宏大叙事的手法,去表现草原的广袤和牧民的生存现状。经过不断探索,锦其的水墨人物画,已做到运思精微,构建独到,既有中国传统笔墨的浪漫,亦未缺少西画的细腻刻画。加之锦其书法技艺不凡,画面便更显意韵弥漫,冲击力特强。
在绘画创作中,锦其十分清楚,一个成功的画家,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更能高瞻远瞩。在几十年的绘事中,他善集百家之长。读他的画,能“见线条,感墨韵,达人心”。正如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所说的一样,“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 锦其也一贯遵循“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神无形不存、形无神不灵”的原则。他常说:“画人物的画家不一定是个思想家,但画出的人物一定得要有思想。”
从锦其画上不难看出,他走的是一条现实主义创作的路,一条东方唯心与西方唯物相结合的路,亦是从平面到立体,从传统到现代相互渗透相互兼容且探新求异的路。对于西藏,锦其没有一次半次猎奇之后受用终生的思想。几乎每年一次或是一年几次,他都不辞辛劳,从南国的海岸不远千里走进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体验生活,不断发掘属于自己创作灵感的金矿,创作上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让画坛刮目相看,实在令人可喜可贺!(作者:廖华强,作家、画家、评论家)
情系高原的“拼命三郎”
古锦其是我九十年代就认识的老朋友,但他比我年轻很多,今年才五十多岁。从珠海市文广新局局长的位置退到二线当调研员也已经七年了。
过去,他在行政管理岗位上,工作非常繁忙,但一直坚持创作。我为他写的第一篇文章就叫“挤出来的光阴,搏出来的画”。如今,十年过去了!“光阴”如闪电般飞逝!哪容得你去挤,真是连挤的时间都没有了。怪不得齐白石老先生想要“长绳系日”!
近些年,古锦其少开许多会,少看许多文件,也少了许多应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必在下班之后就挤时间了。但他依然是“拼命三郎”,紧追着时间跑。至今,他跑到青藏高原已达三十三次,每年春、冬都要去。尽管有被三条藏獒扑倒、差点丢了性命的经历,仍然痴心不改,壮烈地向前走着。南人北相的他,只有到了雪域高原,才精神焕发,浑身来劲;只有身处藏族同胞之中,在纯朴美丽的姑娘面前,在英勇粗犷雄健的汉子面前,才眼睛发亮。激动兴奋伴随着创作灵感油然而生。正是这种沉浸在生活之中产生的强烈创作欲望驱使着古锦其每次回到珠海立即投入创作,画出一幅幅充满激情,洋溢着浓郁藏区生活气息的作品,十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许多重要的学术性全国作品展览,成为我国表现藏族题材美术队伍中的一员主要干将。
经过长期地深入生活,从真切的感受中酝酿、发酵并进入创作实践,再从作品的经验体会重新回到生活中去检验、体察、对比,再深入,为此反复轮回。古锦其终于找到一条自己踏出来的艺术道路。他运用一种最适合自己,又最能表达自己,最能显示雪域高原人文情怀的艺术语言。由此锤炼出艺术的成熟。
我们看古锦其的作品:从“远方的呼唤”开始,到“转经”、“转场”、“信民”、“丰年”、“祈福”、“看法事”、“盖新房”、“河源汉子”等到“央金拉姆的心愿”等等作品,画面都以非常浓重饱满的笔墨来构筑起整幅画面的主体造型,犹如搭建起一座房子坚实厚重的钢筋一般,使薄薄的宣纸却承载着超常的沉重份量,它从形式上对应着青藏高原皑皑白雪覆盖下行走着的群群黑石头般的牦牛、静卧的帐篷、劳作的壮汉、笨重的工具······。辽阔、博大、神秘、狂野、原始、沉重,无比清澈、透亮而刺目的蓝天白云、或是狂风暴雪要把一切全荡涤干净的神力,从零下几十度到能灼伤肌肤的太阳,仿佛世上一切滋味都可以从中获得、又瞬间消失,很难想象,若运用轻盈灵动的笔墨如何能表现出青藏高原这般意境。从珠江三角洲水乡走出来的古锦其算是背叛了岭南画风的明丽秀美,弃甘甜而进苦涩。当然,他秉承着岭南画派追求的真善美、表现生活的创作理念。运用写实手法对藏民形象作非常严谨、深入细致、真实而生动的刻画,使一个个赋予强烈鲜明个性的形象活灵活现的扑面而来,宛如大家可以同古锦其一起分享一杯原汁原味甘甜温润的酥油茶。
中国水墨人物画时至今日,正在十字路口。纵观许多中国画展,其中山水、花鸟作品从数量到质量通常都优于人物画作品。而人物画作品之中,绝大部分又是工笔人物画。水墨写意人物画作寥寥无几,且水平也较粗劣。业内普遍感受到水墨写意人物的危机,前景可谓不好也。个中原因甚多,不过,主要一点,这是这些年来,包括美术教育在内,对传统的学习,对手艺的认知,对基本功的锤炼,对中国画艺术需要厚积薄发的长期性和人性缺乏思想准备。而往往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省心省力、走捷径、图舒服等有关。真难得有坚守这块阵地,踏踏实实地磨砺自己的。古锦其可谓其中之一,他书法底子很好,多年担当珠海市书协领导,他一向刻苦学习基本功,画大量速写、写生,提升手头功夫,最近又创作一批生动自然清新的藏区生活小品画,这是对其大幅作品的补充和战术训练。量变会引发质变,画家一生,唯有大大小小长期不间断地作出大量的画,才能悟到中国绘画的真谛。由此,愿与古锦其共勉。(作者:谢志高,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著名画家)
锦其的金矿
具悠悠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人物画,早期发展只追求形似。至两汉,当一味追求形已不为艺术家所满足时,淮南王刘安发出了"君形者亡矣"的批评。在人物画日趋昌隆的魏晋南北朝,东晋名家顾恺之首个提出人物画造型“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迁想妙得”的主张,与唐代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及历代绘画理论如“缘物寄情”“物我交融”“意在笔先”等融为一体,经历代画家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形成了“写意”“写性”“写心”的艺术观,从此奠定中国人物画理论的基础。
以徐悲鸿和蒋兆和为代表的人物画派,融中西方绘画技法于一炉,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作为徐悲鸿新写实主义绘画体系的重要人物,蒋兆和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架构出全新的笔墨。他的代表作《流民图》,以中国人物画坛前所未有的宏大和悲壮,表现了对战争的拒绝与愤怒,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在世界画坛确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水墨人物画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形写形,只追求突出笔墨情趣;一类既讲究笔墨,更追求形神兼备。然而,当检索中国画的历史长河时却不难发现,中国的水墨人物画,其实大多停留在简单的线条与平面的描蓦上。即便是近现代的中国画,表现大场面的人物画作也十分鲜见。如果有明显创新的人物画出现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也仅仅是近10多年来才渐有所见。
对于早谙绘事的古锦其来说,选择中国水墨画作为人物画创作的追求目标,其实是走了一条非常难行的路。但几十年走过来,他却收获颇丰。个中原因,是他走得十分坚定与执着。
锦其当过老师,公职人员,甚至在珠海特区的文化局和文联当过领导。无论金钱与地位多具吸引力,但中国画依然是他的至爱。无论白天黑夜,早晚晨昏,锦其百忙中总是抽空苦心钻研,在舞笔弄墨的同时,更喜博古览今。但在当下,怎样才能画出好的水墨人物画,锦其曾经一度迷惘过,在题材的选择上苦苦寻觅了许多年。
终于,他遇见了西藏。
遥远的山,迷茫的路,飘洒的雨和雪。曾经多少个年头中的许多次,锦其一如朝圣者般虔诚,向着那片高海拔的极地,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一步一攀登。踏雪山,过草原,入藏区,以一个艺术家敏锐的目光,触摸了眼前的雪山、草地、牧民与牦牛。在那方天地间,锦其真切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无间的关系。极地里的每一片色彩,雪山上的每一根线条,藏民们的每一个眼神,都让他激动不已,记忆深刻。
面对一张白纸,画家以饱满的创作情绪或是死水静泓般的漠然,画出来的作品绝然两样。九十年代中页,锦其描写西藏的首幅创作《心诚则灵》,便诞生在一种不可自抑的激情中。之后他一发不可收,一批批锁定读者目光的藏区题材作品相继面世,如《守候》、《虔诚者》等等,笔墨收放自如,黑白布局得当,在艺术技巧上均达到一定高度。
在我国,以西藏题材为主的画家不在少数,却因走马观花而抓不到西藏最内在、最深刻、最典型和最本质的要素,因此画作常流于肤浅的也有人在。而锦其的水墨人物画,大多将目光投放在草原牧场,并用长篇小说创作中宏大叙事的手法,去表现草原的广袤和牧民的生存现状。经过不断探索,锦其的水墨人物画,已做到运思精微,构建独到,既有中国传统笔墨的浪漫,亦未缺少西画的细腻刻画。加之锦其书法技艺不凡,画面便更显意韵弥漫,冲击力特强。
在绘画创作中,锦其十分清楚,一个成功的画家,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更能高瞻远瞩。在几十年的绘事中,他善集百家之长。读他的画,能“见线条,感墨韵,达人心”。正如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所说的一样,“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 锦其也一贯遵循“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神无形不存、形无神不灵”的原则。他常说:“画人物的画家不一定是个思想家,但画出的人物一定得要有思想。”
从锦其画上不难看出,他走的是一条现实主义创作的路,一条东方唯心与西方唯物相结合的路,亦是从平面到立体,从传统到现代相互渗透相互兼容且探新求异的路。对于西藏,锦其没有一次半次猎奇之后受用终生的思想。几乎每年一次或是一年几次,他都不辞辛劳,从南国的海岸不远千里走进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体验生活,不断发掘属于自己创作灵感的金矿,创作上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让画坛刮目相看,实在令人可喜可贺!(作者:廖华强,作家、画家、评论家)
责任编辑:张彦、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