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群英荟江城,艺苑百花别样红。19日晚,由中宣部文艺局、文化部艺术司主办,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武汉市政府、省演艺集团承办的2017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在武汉洪山礼堂开幕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以充满土家风情的黄梅戏《妹娃要过河》为会演揭幕。西兰卡普、土家女儿会、毛古斯舞蹈、“哭嫁”、砍邪歌等土家元素在剧中次第呈现,神秘的巫师服饰、吊脚楼、舞蹈和吟唱,充满了鄂西地域风情。已经深深爱上阿朵的阿龙力排众意独闯“茅古斯”阵。身披茅草的女子或聚或散、或横或纵,变幻莫测。阿朵藏身其中,使追寻阿朵的阿龙出尽洋相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凭着真诚、勇敢和智慧,阿龙终于找到了阿朵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在剧中,花鞭的运用也很有意味,特别是第一场阿朵打阿龙的那三鞭极富戏剧性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阿龙终于牵住了阿朵的手,天性叛逆的土家少女们都很支持这天作地设的一对鸳鸯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土家族独特的艳丽服饰和野性的舞蹈,让观众在欣赏“鄂派黄梅戏”的同时,感受到土家族特有的风俗和文化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在母亲的逼迫下,阿朵断然斩断情愫,走上已定的婚嫁之路。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梅戏“五朵金花”、梅花奖得主杨俊饰演的女主角阿朵,是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戏剧中常见的温婉缠绵的女性形象,泼辣野性,奔放可爱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阿朵违心出嫁时的“哭嫁”场景,鲜红的“露水衣”映衬着阿朵分外妩媚,音乐和剧情融合,一唱三叹,述说着主人公内心的忧伤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在哭嫁的过程中,女儿阿朵的声声泪、句句情刺痛着龙船夫人的心,她不想再让阿朵去承受自己所受的包办婚姻的痛苦,可是做为一寨之主的她只能将苦水往肚里咽,含泪送女儿阿朵出嫁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黄梅戏《妹娃要过河》将鄂东的黄梅戏和鄂西的风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阿朵的母亲龙船寨寨主龙船夫人,在三十多年前,老船老大客过龙船寨时与龙船夫人同样在女儿会上相爱了。可当时“汉不入峒,土不出境”的规矩,使得这对鸳鸯不棒自散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迎亲的队伍就要来了,围着阿朵的十姊妹队形的变化、舞动的红方巾、颤抖的手势以及抽泣的声音,表现出阿朵此时痛楚的心情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花轿来到龙船河边,阿朵将要成为田家的人,想到再也见不着自己的心上人了,不由悲从中来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歌舞和民俗的融合成为《妹娃要过河》的情景和语言,扩展了戏剧的空间,推动着剧情走向高潮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明日里哥要起航妹要嫁”,《妹娃要过河》把流行于鄂东黄梅地区的黄梅戏和鄂西的土家族歌舞巧妙融合呈现于舞台,既有粗犷豪放,又有温婉细腻,显得大胆而独具创意,成为吸引观众的一大看点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阿龙及时出现在迎亲队伍之前,堂而皇之地抢亲来了。阿龙将父亲的遗物—西兰卡普绣成的鸳鸯巾送给阿朵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阿龙和阿朵双双殉情,不惜以生命唱响真爱无敌的千古歌谣。剧中的“阿朵”和“阿龙”分别由两位梅花奖获得者杨俊、詹春尧扮演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阿龙抢亲触犯了土家的规矩,要被投崖。阿龙为了阿朵甘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深深爱着阿龙的阿朵冲出人群的包围誓死要与阿龙共生死。龙船河边,留下了一对恋人亲密的倩影,也留下了“妹妹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的千古绝唱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演出结束时,妹娃儿在舞台上俏皮地问“妹娃我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台下观众异口同声地喊道:“我们来推你嘛!”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黄梅戏《妹娃要过河》演出大获成功,令全场观众耳目一新,大饱眼福,全体演员向现场观众致谢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艳玲在湖北省演艺集团总经理陈周的陪同下,亲切接见黄梅戏《妹娃要过河》的主创和演职人员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艳玲亲切接见黄梅戏《妹娃要过河》的演职人员,为他们的成功演出表示祝贺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以充满土家风情的黄梅戏《妹娃要过河》为会演揭幕。艺术家们精彩的演出赢得了阵阵热烈掌声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演出结束后,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艳玲,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周先旺等领导看望黄梅戏《妹娃要过河》的全体演职人员并合影留念,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梨园群英荟江城,艺苑百花别样红。19日晚,由中宣部文艺局、文化部艺术司主办,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武汉市政府、省演艺集团承办的2017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在武汉洪山礼堂开幕。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艳玲在开幕式上致辞。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周先旺一同出席。中宣部文艺局巡视员、副局长孟祥林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演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一次重大的全国性文艺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戏曲艺术交流,推动戏曲传承发展。
       董伟在讲话中指出,举办这次会演是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展示全国戏曲院团传承发展戏曲艺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优秀作品,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希望广大戏曲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激活戏曲艺术的生命力,创作生产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王艳玲在致辞时表示,湖北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流变地和聚集地。近年来,湖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强化保障,营造了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的良好环境,涌现了一批德艺双馨的戏曲艺术人才和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佳作。借助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这个平台,必将进一步推动湖北戏曲艺术繁荣发展。
       作为东道主,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以充满土家风情的黄梅戏《妹娃要过河》为会演揭幕。黄梅戏《妹娃要过河》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杨俊领衔主演,展示的是“鄂派黄梅戏”的特色。艺术家们精彩的演出赢得了阵阵热烈掌声。有观众表示,《妹娃要过河》这部戏让他们眼前一亮,不仅仅听到了黄梅戏温婉的唱腔,还领略到土家族特有风俗。该剧自2011年首演以来,不仅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项目、第14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第十四届中国戏曲节优秀入选剧目等奖项,还被搬上大银幕,获得第三届“旧金山国际新概念电影节”“最佳歌舞(戏曲)电影片”奖。
       参演的戏曲工作者纷纷表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定于9月19日至10月12日在武汉举办。在未来的23天,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16个省市区的17家地方戏曲院团、近2000名文艺工作者齐聚江城,分别在洪山礼堂、湖北剧院、京韵大舞台、武汉剧院、中南剧场、中南民族大学礼堂6个剧场演出34场,涵盖黄梅戏、楚剧、豫剧、越剧、江西采茶戏、湖南花鼓戏、广东粤剧、滑稽戏、锡剧、高甲戏、川剧、壮剧、滇剧、藏戏、花灯戏等15个地方戏曲艺术剧种,是全国南方片戏曲艺术最高水平的大聚会、大展示。
       湖北戏曲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现有京剧、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黄梅戏等32个戏曲剧种,被戏曲界称为大码头。
       湖北提出“十三五”期间新创作100部(出)戏曲剧目、推出50部(出)反映现实题材的戏曲作品、重点打造20部(出)精品力作、全省戏曲院团创作和传承能力显著提升的目标。围绕“中国梦”主题和现实题材创作,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资助新创、整理改编大小戏60余部(出)和一批人才培养、剧种保护研究项目,引导全省戏曲院团更加重视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和人才。
       据介绍,本次会演活动,除了展示新时期地方戏曲发展成就,加强各省市地方戏曲院团交流,还将进一步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在武汉逐步形成名团名院聚集、名剧名作迭出、名家名角荟萃、群众广泛参与、演出市场活跃的戏曲发展良好局面,进一步推进武汉建成全国戏曲演出交流中心,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彰显着浓郁的中华审美风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地方戏曲,具有跨越时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推动地方戏曲艺术活起来、传下去,关系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需要。2017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扎根民间、服务群众,通过把来源于群众的戏曲回馈给群众,发扬中国戏曲“接地气”“重生活”的传统,培养爱戏曲、懂戏曲的观众,不断夯实戏曲发展的群众根基,不断激活戏曲的艺术生命力,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华,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