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油画家王胜利
绘高原风情 为民族立传
油画作为西洋艺术进入中国已逾百年历史,它在中国这块具有深厚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深深扎根、茁壮成长,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徐悲鸿、吴冠中、靳尚谊、陈逸飞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油画大师的作品和艺术实践蜚声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富有表现力的油画,作为世界上沟通人类情感的重要艺术语言,在中国的发展正在展示出美好壮观的前景。
当中国人开始接触欧洲油画时,油画艺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从写实主义的主潮转向表现、象征和抽象。那时追求民主、独立的中国,需要以写实主义的艺术作为社会革命的助力,来推动大众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因此,20世纪中国油画的主流是写实主义,并且在写实主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新时期以来,中国油画的风格、流派日趋多样,油画家的个性风格更加鲜明。油画艺术之所以在中国有如此的生命力,是因为中国的艺术家们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并能够以社会生活和客观自然为创造源泉。广泛采用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语言,是中国油画的显著特色。引人注意的是,中国的艺术家们在学习和运用油画语言时,从开始不自觉到逐渐自觉地吸收民族艺术中的营养,使中国油画愈来愈显示出民族气概,从而形成中国油画民族精神的基本因素,这既表现了艺术家对客观对象的观察、分析,把握住了形神的辩证关系,也反映在他们运用形式语言表达的真实。中国著名油画家王胜利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以笔触、色彩、构图为感情的抒发要素,虚心向传统民族艺术学习,追求表现的含蓄性和自由性。
王胜利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陕西油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联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75-197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受教于靳尚谊、林岗教授。1986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师从谌北新教授,1989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起任教务处处长,2001年起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工作。
1985年油画《军校新秀》获国际青年美展三等奖;1989年油画《瑰宝》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牌奖;1990年两次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与日中友好会馆举办的《现代中国美术展》在日本东京、福岗、冈山等地巡展。199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选送其作品参加法国秋季沙龙展,意大利《美术》杂志将其作为中国十位青年油画家之一介绍。1997年《黄河谣》入选《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1999年《红枣》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2003年《六月的阳光》作为评委作品参加第三届全国油画展精选作品展;2004年《秋阳》作为评委作品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2005年《黄河谣》参加《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展》;2007年《兰花花》参加《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2001年以来有多幅作品参加嘉德、华辰、保利等艺术品拍卖行拍卖。出版有《王胜利油画作品》、《王胜利油画选集》、《中国油画二十家——王胜利》等专著。
黄河谣
在民族化的道路上前行
只有具有民族性的艺术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自己的位置。王胜利的作品都是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取材的,他以一个艺术家客观的观察、将自己的对高原环境、时代风情的理解忠实地描绘下来。他作品中的对象都是生活在关陕农村中典型的农民形象,浓烈的高原风情闪烁着现实生活的律动,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貌,展示了历史的时代画卷。他通过对现实的客观、具体、历史的描写,强调了人物和环境之间的现实关系。
在中国现代油画的进程中,许多先贤前辈进行了不懈地努力与探索,东寻西找,实践着不同的流派与主义,王胜利是利用写实主义油画创作方式反映传统中国文化的积极探索者。作为一个画家,应该耐得寂寞,沉着坚韧,不断探索,以自己的充满激情的创作,去追寻生命意识的张扬。
青年时候的王胜利,曾追随著名画家靳尚谊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他与靳尚谊、林岗等许多老画家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义,也奠定了王胜利的写实主义艺术立场。后来王胜利考入西安美术学院谌北新先生的研究生,此时的王胜利勤于探索,刻苦自励,阅读了大量的艺术书籍,并多次奔赴各地写生。受益于靳尚谊先生在肖像画创作上严谨精湛的画风,王胜利潜心创作的作品个性鲜明,独树一帜,富于明显地域特色,民间风情强烈,乡土气息浓郁。人物色彩对比强烈的红色基调,夸张化的描述,强烈的直观效果,浑厚质朴,浪漫稚拙的风格,气韵生动。作品粗犷里蕴涵细腻,浓艳而不失淡雅,古拙中流露天工,颇有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年画元素。
王胜利的画作表达了对健康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通过对真善美的弘扬来达到对丑陋落后的温和批评;他的作品以黄河流域、关陕人民的日常生活为母题,对人物纵横捭阖、在恣意汪洋的色彩用笔中,传达了一种勃勃的生机,其基调是昂扬向上的。他受益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丰富滋养,通过艺术语言的表述中,王胜利在展示人物精神状态的同时,显示了油画艺术表现时代风貌和民族精神的功能,更有人文情怀浇灌,升华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王胜利的绘画没有采取太多的戏剧性情节的文学叙述方式,而是注重画面本身的技术语言,他用一种自然随意的视觉,去获得瞬间的却不乏深刻的心理感受。因而笔触是圆润平和的,构图也是轻松闲适的。与一般当代画家不同的是,王胜利一直描写着生活在普通社会的人们所散发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画面没有通常意义的沉重感,而是人们亲切熟悉的一种生活。画家喜欢描绘阳光下的人们,灿烂明亮的空间、清澈纯净的微笑、绚丽和谐的景物,画面中始终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王胜利精心地刻画他熟悉的人们,在一丝不苟的细腻笔法中,显示出他多年来的艺术积累和一种明确的人生态度。
王胜利是站在写实主义的立场上对油画语言进行探索的,他十分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细心地把握着人物的神态,往往从人物造型入手,将光感、色彩、构图合理地构成了严谨别致的绘画语言,使人物生活在真实的环境之中,并注入了“以形写神”的艺术理念,使画面语言与人物性格合理地统一在一起,表现出淳朴和善的人物精神气质,从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在写生色彩的基础上,将内心的艺术意象通过笔触进行的准确表达,拓展了油画的艺术感染力,合理地传达出人物所具有的精神风貌。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美术开放与冲撞的大潮中,许多画家改换门庭,追逐现代主义时髦的时候,王胜利通过独立的艺术思考,明确和调整着自己的艺术方向。1985年他的油画作品《军校新秀》入选国际青年美术展览并荣获了三等奖。
在1989年,他的研究生毕业创作《瑰宝》荣获了第七届全国美术展览铜奖,为陕西争得第一枚全国美展的油画奖牌,向世人证明了一个具有艺术潜质的油画家的水准。次年,《瑰宝》又代表中国参加了法国秋季沙龙,引起轰动。《瑰宝》独具的民族特色,深受外国观众喜爱,也在意大利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引起了艺术家和公众的浓厚兴趣与好评。
他也汲取了印象主义某些外光技巧,甚至有意将中国写意性的语言尝试地融入一些画面中,如《草原节日》(1999年)、《走过藏北》(2000年)、《桑科卓玛》(2002年)、《祝福》(2003年)、《故乡》(2005年)等。这些有益的探索,增加了油画斑斓多姿的肌理效果,而色彩的点画亦浓缩了画面的时空,凝聚着饱满的艺术张力,也使画家的艺术激情得以宣泄,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深度,增强了油画色彩的真实意义。
王胜利在他近期结集出版的个人画集里,谈到了他这些年的作品经历了“由楷到草”的过程,这段话道出了他多年的努力积累以及画风的演变历程:我学油画是从“楷”至 “草”,一是力求要有教养,有底气,能留得住;二是要积累“笔墨”功夫,中国大画家都讲“笔墨功深,气韵生动”。现在世风浮夸,急功近利者多,说的好者多,画的好者少。若能沉住气在喧哗与骚动中保持宁静,至少减少了一半市侩气。我的作品反映出我在油画实践和创作上的思考,我将力求形成表现自己审美情趣的风格。
学书法以先楷书、次行书,最后习草书为正道。原因是写草不攻楷留不住,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一直认为中西绘画同理。就油画而言,其精神性寄语以“形”“色”为核心,几百年的发展无非塑造语言和色彩语言的演变。现代诸流派也就是这两条路走下来的:塞尚、毕加索为“形”的一路,莫奈、康定斯基为“色”的一路。油画从古至今,形的研究和色的研究形成了若干流派,也出现了无数大师。中国画的核心是笔墨,油画塑造语言即是用笔,色彩语言即是用墨。中国绘画笔墨之道学问很深,历代画论与大师语录远比西画体系规范成熟。这样思考是因了用中国传统精神来审视油画学问的本质,“楷书”、“草书”都要写出气韵来。
以一个形象化的比喻论及油画创作的切身感悟,证明他是以很好的写实功力为基础,由“写实”转为“写意”。